知识结构 一、地形 1、概况 ①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 | 海拔(m) | 主要地形 | 位置 | 第一阶梯 | 2023m以上 | 高原 | 西南部青藏高原 | 昆仑山山—祁连山山—横断山脉 | 第二阶梯 | 2023m | 高原、盆地 | 青藏高原边缘以东、以西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第三阶梯 | 500m以下 | 平原、丘陵 | 东部沿海地区 |
③我国地势特点的优越性:(1)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2)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交流(3)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读课本P20图2-1掌握下列问题 此图为沿32°N剖面图,一二三阶梯主要的地形单元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的海洋是黄海,该图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巫山 2、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①填写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位置 ②山脉(判断山脉走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2023.43米,位于中尼边境,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 ③地形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丘陵、平原镶嵌其中,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33%,山区占总面积的67%,平原仅占12% (2)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 (3)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盆地,世界最大流动沙漠,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其中,北部边缘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地方,艾丁湖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面积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天府之国”的称号 (4)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由三条河 冲积形成,黄河是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水乡泽国 (5)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④山脉与地形单元的相对位置 | 西侧 | 东侧 | 大兴安岭 | 内蒙古高原 | 东北平原 | 太行山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 巫山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横断山脉 | 青藏高原 | 云贵高原 | | 北侧 | 南侧 | 天山 | 准噶尔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昆仑山 | 柴达木盆地 | 青藏高原 | 阶梯 | 主要地形区 | 第一阶梯 |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底 | 第二阶梯 |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 第三阶梯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 2、气温 ①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②温度带(划分依据根据积温的多少):自主复习P30表格,山东省位于暖温带 ※我国0℃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1月份最高气温出现在热带地区,最低气温出现在磨合地区,7月份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3、降水 ①分布规律: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②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干湿地区 | 湿润地区 | 半湿润地区 | 半干旱地区 | 干旱地区 | 天然植被 | 森林 | 森林草原 | 草原 | 荒漠草原、荒漠 |
※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为秦岭—淮河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国的雨极为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 4、气候:填写我国的气候类型 5、季风气候 ①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形成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分界线(指是否受到夏季风影响):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③概况 季风 | 冬季风 | 夏季风 | 源地 | 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 | 热带海洋 | 风向 | 西北风、东北风 | 东南风、西南风 | 性质 | 寒冷干燥 | 温和湿润 | 影响 | 减温减湿 | 增温增湿 |
④夏季风与雨带 (1)正常年份 6月,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出现梅雨季节 7月,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天气,北方进入雨季 (2)异常年份 夏季风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造成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会造成北涝南旱 ⑤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6、大陆性气候 ①成因:中国陆地面积广大,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受大陆影响明显 ②表现:气温的年际变化和日变化大,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7、特殊天气 ①寒潮发生在冬半年 ②梅雨发生时间6月,发生于江淮地区 ③台风发生于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④沙尘暴发生于春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8、旱涝灾害 ①洪涝 (1)发生时间:夏秋季节 (2)发生地区:东部平原地区 ②旱灾 (1)发生时间:一年四季 (2)发生地区 春旱:北方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北方地区最严重 初夏干旱:北方 伏旱:秦岭—淮河以南 秋旱:湘、鄂、赣、皖 冬旱:华南地区 三、河流 1、概念:区别流域与水系、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 2、河流概况 ①填图: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淮河、京杭运河、黄河、海河、长江、珠江、闽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②读图:我国内、外流区的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流区河流较少众多外流河中,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额尔齐斯河,其余外流河注入太平洋 ③京杭运河 (1)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和最长的人工运河 (2)流经省级行政单位: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3)连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澜沧江 (4)作用:历史上起联结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作用,现在,作为南水北调的东线,为解决华北及京津唐地区缺水发挥重要作用 3、湖泊 ①填图: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②我国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我国淡水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山东省南部,其中,我国最大湖泊,内陆湖,咸水湖是青海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是鄱阳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4、水文特征 ①分析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②外流河 (1)时间 水文特征 | 水量 | 水位 | 结冰期 | 夏季风盛行时 | 大 | 上涨,形成汛期 | 无 | 冬季风盛行时 | 小 | 下降,形成枯水期 | 秦岭—淮河以北有 |
注:辽河、海河、黄河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2)空间 地区 | 流量 | 汛期 | 含沙量 | 结冰期 | 流经干湿地区 | 东北 | 较大 | 较长(春汛、夏汛) | 小 | 有 | 半湿润地区 | 北方地区 | 小 | 短 | 大 | 有 |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 南方地区 | 大 | 长 | 小 | 无 | 湿润地区 |
③内流河 (1)水位特征:河水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的河流出现断流;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水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对该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比较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解释其成因 河流 | 水量 | 汛期 | 含沙量 | 有无结冰期 | 长江 | 最大 | 长 | 小 | 无 | 黄河 | 小 | 短 | 大 | 有 | 珠江 | 大 | 最长 | 小 | 无 | 松花江 | 较大 | 较长 | 小 | 有 |
5、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 ①概况 河流 | 长江 | 黄河 | | 发源地 |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 巴颜喀拉山 | | 注入海洋 | 东海 | 渤海 | | 流经省区 | 青、藏、川、云、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 | 流经地形区 |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 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区 | 上中游:宜昌(湖北) 中下游:湖口(江西) | 上中游:河口(内蒙古) 中下游:旧孟津(河南) | | 地位 | 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 中国第二长河 | | |
|
②填图 长江:唐古拉山、东海、宜昌、湖口、玉树、宜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洞庭湖、鄱阳湖、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二滩、三峡、葛洲坝、五强溪、隔河岩、丹江口、龚嘴、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旧孟津、南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6、长江、黄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 ①综合治理 (1)长江(主要灾害洪涝灾害) 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主要措施有:上中游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中游荆江河段截弯取直;下游修建江防大堤和分洪蓄洪工程 (2)黄河 A凌汛 含义: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河段:上游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开封至人海口河段 危害:阻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措施: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B断流 自然原因: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 社会原因:上中游沿岸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解决措施:南水北调,对黄河水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C地上河 原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流入河中;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河段:下游河段 危害:洪水决口,危害下游人民生命安全 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修筑防洪大堤和分洪蓄洪工程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治理黄河的根本是治沙,关键是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 ②开发利用 (1)长江 A水能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占全国1/3,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最丰富的位于源头至宜宾一段,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这里有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长江三峡位于二三阶梯过渡处,首要目标是防洪,同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旅游、供水等综合效益,竣工于2023年,防洪的措施是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使大型船只可直达重庆,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B长江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量的60%,有“黄金水道”的美誉,居第二位的是京杭大运河 (2)黄河 黄河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在灌溉、防洪、发电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小浪底,它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在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 更多地理考试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