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板书)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 引出疑问: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 师生共同探究: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海南到温凉的黑龙江,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转承: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自然带(板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先画出“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完成需填空的内容。 转承:找自然带的规律 以旅游者的身份,设计三条线路,分析沿途经过地区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基本规律(板书) 1.地带性分异规律(板书) 第一条线路:沿着20e0经线从赤道到北极研究“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第二条线路沿着亚欧大陆北纬400纬线研究“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第三条线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第一条线路: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第一条:以20e0经线分析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怎样的?利用多媒体边讲边点提问学生,增强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直观性。 师生共同完成:自低纬向高纬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师(结论):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最典型。 (2)第二条:经度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第二条:以400n纬线为例,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分异规律是怎样的?利用给中国穿“衣裳”,承转到这个知识点。 学生思考回答:亚欧大陆中部,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教师总结: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第三条:(爬山)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利用图片直观的呈现出山地不同的高度景观的不同。 提问:乞力马扎罗山和阿尔卑斯山的自然带谱的差别;阿尔卑斯山南北坡的差异; 生答:海拔高度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师(结论):以水热为基础,高海拔低纬度山脉最典型。 总结三种地带性的差异 | 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利用交流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来龙去脉有清晰的思路。 结合现实生活加深理解 通过三条路线增强学生的兴趣。及在讲解的过程的记忆。 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精神,运用景观图直观教学;培养从图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比较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