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关于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分布有丘陵地形,且受夏季风影响较大,为我国南方地区。 2.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此村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带。 【答案】1.A 2.C 图2某城市规划图,回答3~4题。 3.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4.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 【解析】3.地靠近科研院所和大学城,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4.型跨国零售企业需建在交通便利,位于市中心的地方,这样可以服务到最大人口数,获得最佳利润。 【答案】3.B 4.A 下图为某城市体系的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示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6.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市场 【解析】5.由图可知,最初城市形成于河流交汇处。 6.读图不难得出“港口和铁路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的结论。 【答案】5.C 6.C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 “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 图,完成7~8题。 7.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8.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解析】7.中国的城市化率是在逐年递增的,但其数值仍比不上已经是发达国家日本的,近年来日本工业化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8.需要区分的是工业化率高低与工业化水平是两个不同概念。日本工业生产处于生产链的前端,我国工业生产处于工业生产链的低端,所以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化水平是不如日本高的。 【答案】7.B 8.C 2023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读图及材料,回答9~11题。 9.根据总体规划,至2023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地的作用是() ①净化空气 ②防风固沙 ③降低噪声 ④涵养水源 ⑤保持水土 ⑥美化环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 10.天津中心城区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A.科技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B.普通住宅区、传统工业区 C.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区D.行政文化区、商贸服务区 1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④⑤ 【解析】9.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 10.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中心城区地价最高,由于经济与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区是行政文化区及商贸服务区。 1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面积广大,政策的支持。 【答案】9.D 10.D 11.A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12~13题。(双选) 12.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 A.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 B.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团难 C.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 D.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13.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扩大绿化面积 【解析】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会阻碍地表水的下渗和地下水蒸发,影响城市植被生长,加剧了空气的干燥度;而冬季地面结冰属于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扩大绿化面积,不仅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并且还净化空气;清洁能源的使用也会减轻城市大气污染;而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直接改善的是水资源不足,郊区农业的发展直接改善的是城市农副产品的供应量。 【答案】12.AC 13.BD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14~15题。 14.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少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高 15.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 【解析】14.对比四个选项:A、B、D是这两类国家(或地区)城市共有的特征。注意到美、加。澳等国皆是地广人稀的国度也可有助于获得正确答案。 15.四个选项皆有迷惑性,仔细比较,只有D最符合题意,如我国仿效美加等国城市扩容模式,势必造成城区扩大,占用郊区耕地。 【答案】14.C 15.D 16.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国京津冀城市群 材料二:右图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的北京“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1)据材料一,分析世界大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2)据材料二,简述北京市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具备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4)我国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A.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 B.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 C.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D.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E.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解析】(1)读城市群图,世界大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交通便利。(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应针对城市环境问题逐条考虑。对于城市环境工业和交通污染,应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针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绿化,建设生态城市。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交通和住房拥挤,应发展卫星城,合理疏散人口,合理规划道路。(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区位因素是人才、信息和交通。(4)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区域的整体规划、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取决于人类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而不是城市群一定能解决的问题。 【参考答案】16.(1)①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建筑成本低,农业基础好;②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④临近海洋,海运便利。(2)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立多中心,分散城市职能;②建立西部生态带,保护水源地和减少风沙侵袭;③建立两轴,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少交通拥堵;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3)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人才和知识密集;信息通畅;国际交往频繁等。 (4)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