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23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解析:考察初中二年级和高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和中国行政区划。由于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我国的农作物从南向北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分界线,此线以北为小麦、玉米,此线以南是水稻为主。根据所给的三个省区的位置可以得出答案。 2.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解析:考察中国行政区划和中国作物分布情况,安徽省在淮河附近,所以水稻和小麦各半,得出答案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考察气候中的气温、降水分布规律以及受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曲线是课本知识的变式图,学生只要知道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即可判断出。②为气温曲线,由赤道部分多雨,回归线附近少雨,可得出。③为降水量的曲线。①显然即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解析:只要做出了第3题,即可从图上看出答案;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降低。 5.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解析:题目是要求依图示资料来回答,从图中一看就可以得知B、C答案都是错的,图中并没有反映陆地面积大小,所以D答案错。 表1为四个国家2023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6-8题。 国家 | 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准煤) |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美元) | 能源消费构成(%)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和核电 | ① | 13.2 | 14.22 | 69.6 | 21.5 | 2.2 | 6.7 | ② | 30.7 | 3.73 | 24.9 | 39.7 | 25.7 | 9.7 | ③ | 7.1 | 1.89 | 17.7 | 51.1 | 12.5 | 18.7 | ④ | 8.5 | 30.7 | 17.3 | 20.6 | 55.3 | 6.8 | 6.表1数据表明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解析:本题是依据表格所给的数据进行判断,要充分应用好表格所给条件,根据各国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费构成(%),快速计算出各个国家的各种能源的大致总量。 国家 | 各国能源消费量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和核电 | ① | 13.2×69.6%﹦9.2(亿吨) | 2.8(亿吨) | 0.3(亿吨) | 0.9(亿吨标准煤) | ② | 7.6(亿吨) | 12(亿吨) | 7.9(亿吨) | 3.0(亿吨标准煤) | ③ | 1.2(亿吨) | 3.6(亿吨) | 0.9(亿吨) | 1.3(亿吨标准煤) | ④ | 1.5(亿吨) | 1.8(亿吨) | 4.5(亿吨) | 0.58(亿吨标准煤) | 表格中的水电和核电单位应该是“度”,但是在考试中,不一定非要清楚,只要知道这四个国家用电量的大小即可。从计算结果看出,除煤以外,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都是②国最多,因此只有B答案正确。 7.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解析: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是世界上用煤最多的国家,由于是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巨大,所以①国肯定是中国;②、③单位GDP能耗最少肯定是发达国家;②除煤以外,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都是最多国家,显然②应该是美国;③既是发达国家且单位GDP能耗最少,所以③是日本;④就是俄罗斯。 8.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要能够做出6、7题,本题就简单了。俄罗斯和日本总人口接近,能源消费总量也接近,所以是C.③④。 要能够轻松的解决本题,首先要弄懂表格的意思,其次要知道几个国家的主要地理数据,最后根据题意,算出所需的数据。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23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9-11题。 9.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 解析:从哈尔滨10时57分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可以推出美国阿拉斯加州是用西10区的区时,甲地也是在西10区。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于13日18时46分。甲地是北纬60度多,10月14日时是秋分后20天,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17时55分天也黑,所以看不见太阳,所以就看不见日食。所以只有C符合答案要求。本题考察的是昼夜长短和区时的计算。 10.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A.地方时 B.西10区的区时 C.西9区的区时 D.西8区的区时 解析:从哈尔滨10时57分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可以推出美国阿拉斯加州是用西10区的区时,甲地也是在西10区。 11.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A.0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解析:从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于13日18时46分,所以只能是在西10区中央经线以西而且18时46分天还亮的地区,即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2小时的地区。 第Ⅱ卷 36.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202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 解析:(1)、(2)两题主要考察中国地形区。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解析:题目中的“地表环境特点”显然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要从气候、植被,地形等几个方面来解答,本题涉及“沙尘暴多发区”,还要考虑地表多沙。气候干旱缺水→地表植被稀少→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解析:“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在课本上和许多报道中都经常提到;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的自然原因还是要从自然环境的气候、植被、地形等几个方面来解答,此时气候干旱,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植被又最稀疏,大风天气较多,所以是沙尘暴多发季节。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 解析:在图中可以看出有高低分布的规律性,大约是11年一个周期。明王朝灭亡时是2023年,假如不知道历史知识就不知道约发生多少次。 39.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图9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1)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河流交通运输,A在汉江和长江交汇处,E在长江入海口处。 (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除交通因素外的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只要把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背出来即可。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解析:本题是考察中国铁路网。只要考生不把题目读错,又知道中国铁路网,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