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分析及设计思想 【课标分析】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本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和解释”,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能够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能够对其形成原因加以解释的水平。本课标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即达成该标准的条件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实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 乡土地理教学 本课选择濮阳作为教学案例,利用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是人类重要的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文明的象征和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此外,合理的城市化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因此,城市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以及可持续发展联系密切,在整个人文地理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是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城市个体的功能分区和内部空间结构,从而对后面第二节“城市群”、第三节“城市动态变化”的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从分析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入手,引出功能区,分析各功能区(主要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特点,再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整节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教材处理】 (1)在讲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集聚形成各种功能区”时,不用商业用地为例,而是让学生思考多种用地的集聚趋势,为后面工业部分的工业集聚打下基础。 (2)根据乡土地理教学模式,本课拟用乡土地理替换课本活动或案例,使案例更加接近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三种理想地域结构模式” 时,本课先让学生阅读影响因素,然后让学生判断三种理想模式的影响因素,这样既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巧妙的将三种模式融入教学之中。 三、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并且油田三高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对城市具备了一些感性认识。但这一时期,学生理性思维欠缺,归纳推理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在理解“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时可能会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预设 指导学生(行为主体)阅读(行为方式)相关地图、表格和图片(行为内容),通过对“濮阳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行为方式),掌握主要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与分布,以及不同因素对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行为目的)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及其特点。 2.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六、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乡土地理教学,选取濮阳市为案例进行分析。 自主探究法:通过阅读课文,展示图片、表格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对比分析法:了解城市不同位置的交通通达度和地租情况,了解常见功能区的用地要求,以及各种功能区付租能力的变化。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过程,达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地理图表:通过图表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图表,获取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以图激情,导入新课——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濮阳,龙的故乡》,展示濮阳龙乡标志图片,导入新课。 【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作为市民,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可我们对城市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转承】任何城市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和土地,根据城市土地的用途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看图设问,提出问题——土地利用] 展示濮阳市商场、学校、公安局、公园、道路、住宅照片,引导学生判断: ①照片中的景观反应了哪些土地利用方式? ②照片中的哪些土地利用方式有集聚的趋势? 【转承】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相同,这就使有些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乡土教学,理论提升——功能分区] 展示濮阳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图片,引导学生判断: 图片代表了什么功能区?该功能区具有什么形态? 面积怎样?位置上有什么要求? 展示表格,对各功能区的特征进行对比总结。 功能区 | 形态 | 特征 | 位置 | 住宅区 | | | 高级住宅区 | | 低级住宅区 | | 商业区 | | | | 工业区 | | | | 【转承】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那么,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呢?[阅读课本,案例分析——影响因素] 让学生阅读课本P21-P22,并展示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和濮阳市简图,提出问题: 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②下列图片反映了什么地域结构模式?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转承】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众多,其中经济因素在本地是主要因素。 [理论探究,适当练习——经济因素] 展示表1“距离市中心位置与通达度和租金关系”、表2“各种功能区的用地要求及地租变化幅度”,以及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推导示意图。然后以坐标图、等值线、立体图三种图像为基础设置试题。 表1 距离市中心位置与通达度和租金的关系 距离市中心的位置 | 通达度 | 租金 | 市中心 | | | 公路交汇点 | | | 远离公路的地区 | | | 表2 各种功能区的用地要求及地租变化幅度 | 商业用地 | 住宅用地 | 工业用地 | 用地要求 | | | | 地租变化幅度 | | | | 例1 下图为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2023,上海) (1)该城市2023年与2023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在2023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例2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2023年,江苏) (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例3 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图例代表工业用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英文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bdca B.acdb C.abcdD.dcba 【转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过程模拟,图文转换——动态变化] 展示某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 结合上图说明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在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原因。 [师生回顾——板书小结] 八、反馈练习 《创新设计》相关练习 九、成功体验 让学生以“我为濮阳做规划”为题,根据濮阳现有功能分区,对濮阳市未来十年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简要规划,并说明理由,使学生学以致用。 十、教学评价 本节课拟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比较形象的景观图片入手,化抽象为具体,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濮阳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主要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与分布,以及不同因素对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