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备课少不了好的教案。优学地理网特为老师们分享优秀教案,不妨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目前人类利用淡水资源的主要水体类型;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上的区别。 2.理解雨水补给、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冰川补给的河流与气温的关系;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循环过程,水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德育目标 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1.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比较、读图分析与教师的引导、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挂图或板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陆地上不仅有种类繁多的矿物、岩石,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而且还有在自然界中处于不断运动、转化状态的各种水体,它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陆地水的数量很少(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但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陆地水体包括哪些类型呢? [讲授新课]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板书) 一、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板书) 1.陆地水的组成(板书) 陆地水——分布在陆地的各种水体的总称。它包括: (分析)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通过下渗,渗入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的空隙中,成为地下水。 (打出投影片图3.33或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思考) 1.比较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和水源补给方面的不同。 2.通过比较图中三口井的水情,说明自流井的成因。 (学生)略 (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潜水埋藏的比较浅,它埋藏在地表层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并且有一个自由水面。承压水埋藏的比较深,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并承受一定的压力,但没有自由水面。从水源补给情况来看,因潜水距地表层较近,所以依靠大气降水和地表面的各种水体下渗来补给;而承压水埋藏的较深,只能靠上面的潜水和距此很远的地表层上的降水或其他水体下渗来补给。 从图中的三口水井来看,潜水井的井水具有季节性变化。若在干旱季节,因地表面降水少,所以井水也会减少甚至无水;承压水井也要受到上面水的补给的影响,因地下水也是由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水井也可能出现无水状态;中间的自流井,因处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地质构造看,类似盆地状,所以承受的压力大。如果在上面掘井,水会自动上涌、喷出地表,所以称自流水井。 降水降落到地面,除下渗渗透到地表层下形成地下水外,其余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水;在地带低洼处滞流蓄水形成湖泊和沼泽水。在高纬地区和高山,高原地带,降水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天长日久便形成永久积雪,有的演化就变成冰川。从在陆地水体中的储量来看,冰川的储水量最大,所以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但由于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利用。 (承转)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并不是静止的,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人们把水资源分为两种: 2.水资源的两种类型(板书) (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填出下表) 分类 | 包括水体 | 循环周期 | 更新速度 | 开发利用状况 | 静态水资源 | | | | | 动态水资源 | | | |
|
(教师可让一学生上黑板填出,然后进行讲评。正确填写内容附后) 动态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但应以不污染、不破坏不超过其更新速度为前提,否则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板书) 陆地水体类型虽然有很多种,但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三种水的储量仅占到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占比重很小,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也应节约和合理用水。 (承转、过渡)陆地水体彼此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既有运动转化,也存在着水源补给关系。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板书) (打出图3.34投影胶片)让学生读图分析,教师提出问题:河流径流与降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 (教师)该河流一年中哪几个月的流量较大呢? (学生)4-8月份。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这几个月的降雨量较多。 (教师)降雨量与河流的径流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河流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降雨多的时候,河流的径流量就会增加;否则,便减少。 (教师)这样的河流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呢? (学生)这种河流属于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俗话说:“天上下雨地下流”。在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由于降水量在一年中有季节变化,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在一年中也要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发生季节变化。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南部一小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大多数河流主要依靠降水来补给,河流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承转)但情况也不都是这样,再看下面这幅图(打出图3.35投影胶片): (学生思考、分析)这幅图上为何画出了气温曲线,而没有降雨量的变化?气温与河流流量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图中1、2、11、12月份为何空缺?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幅图反映的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大多为内流河)的水源补给状况。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较少,水源主要靠高山、高原上的冰雪、冰川融水来补给。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升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河流的流量就会增加。所以,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句谚语:天越旱,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图中1、2月份是空白,说明气温在0℃以下,山上冰雪冻结,河流断流或封冻。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图3.36(打出投影胶片或绘板图说明)。该图显示的是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潜水)之间的水源互补关系。图的左半部分,表示河流在丰水期时,河流的水位可以高出湖面或两岸的潜水面,这样,河水就可以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图的右半部分刚好相反,当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的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这样,湖泊水或潜水就会补给河流。不仅如此,湖泊水或潜水就会补给河流。不仅如此,湖泊对河流还具有调蓄作用,在河流涨水时可以蓄存一部分洪水,从而延缓、削减河川洪峰。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像洞庭湖、鄱阳湖等,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洪水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另外,修水库也会起到类似湖泊的作用。 (承转、过渡)各种水体都在不断的更新。有的更新、更换快,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有的则更新很慢,如冰川、深层地下水,需要“千年等一回”。各种水体是如何更新的呢? 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板书) 什么是水循环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它的概念。 (出示挂图或投影胶片,或教师在黑板上板图并板书)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教师结合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在三种水循环中以海陆间大循环为主) (提问)同学们通过读图来思考:要完成一个水循环,需要哪几个环节呢? (学生)必须经过四个环节才能完成一个水循环。即: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教师)对!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为发生的领域广、范围大,所以称为海陆间大循环。而在陆地上和海洋上,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称为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因为它们发生的领域较小,所以称为小循环。 水循环有什么地理意义呢?请同学们根据图示、课文来分析归纳、总结。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板书) (学生归纳、总结)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 第一,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第二,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第三,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即将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课堂活动)让学生画一幅海陆间大循环的示意图(草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 [课后作业] 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水 D.冰川 答案:D 2.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密切的河流,其补给方式主要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答案:B 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 A.地球上所有的水体 B.陆地上所有的水体 C.陆地地表的所有水体 D.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答案:D 4.下列地理现象中,只参与内陆循环的是( ) A.祁连山的冰雪融化 B.海洋上的暴风雨 C.塔里木河水蒸发 D.台风登陆 答案:C 5.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大气的水汽输送 B.地表、地下径流 C.大气降水 D.海洋水的蒸发 答案:B 6.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经常补给潜水 B.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C.潜水和河水经常互补 D.潜水和河水不能互补 答案:A 7.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需要保护的水资源是( ) A.冰川水 B.大气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答案: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水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 B.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量最为重要,人类利用的淡水完全来自于河流水 C.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2/3,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 D.动态水资源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更新,因此人类可大量开发 答案:C 9.读“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是 。 (2)这条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 (季节),原因是 。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一致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4)这条河流在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参与的是 循环类型。这种水循环可以使 。 答案:(1)降雨量 大气降水(2)夏季 降水量大(3)BD (4)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板书设计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 一、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1.陆地水的组成 2.水资源的两种类型 分类 | 包括水体 | 循环周期 | 更新速度 | 开发利用状况 | 静态水资源 | 内陆湖、冰川、深层地下水 | 长 | 缓慢 | 开发较困难,短期不易恢复 | 动态水资源 | 江河水、浅层地下水 | 短 | 快 | 开发利用便利,短期可恢复更新 |
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更多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