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图[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 -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据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1 B.T2 C.T3 D.T4 2.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主要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 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1~2.【解析】第1题,图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铁路运输的压力越大,所以T3时最大。第2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铁路的供需矛盾得到了缓解。 【答案】1.C2.D 读某虚拟岛屿图,岛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以兴建渔港或渔产品加工厂。据此完成3~4题。 3.考虑“港阔水深”与“接近大陆架”因素,最适合建渔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渔港附近常有鱼产品加工厂,其考虑的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交通 B.市场 C.原料 D.劳动力 3~4.【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的等深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的甲、丙接近大陆架,且丙位于港湾内,所以其更适合建设渔港。第4题,渔港附近的鱼产品加工厂考虑的主要是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 【答案】3.C4.C 读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四点达到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6.若要在图上新建立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6.【解析】第5题,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甲、乙、丙、丁四处分别为0.4~0.5、0.7~0.8、小于0.4、0.5~0.6。第6题,新的商业中心应该位于现有三个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吸引力最小的地区,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服务范围。 【答案】5.B6.C 今年国庆假期,宁波某中学的小梦同学计划乘高铁去北京旅游。下图为我国部分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小梦此行的高铁线路最可能是() A.宁杭线—沪汉线—京广线 B.杭甬线—武广线—京广线 C.杭甬线—沪杭线—京沪线 D.杭甬线—宁杭线—京沪线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宁波到北京最合适的高铁线路为杭甬线—宁杭线—京沪线,D正确。 【答案】D 8.近几年,我国铁路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截至2023年9月26日,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了10 463千米,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6%,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下列关于高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铁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B.高铁运行速度最快 C.高铁安全、舒适、准点 D.高铁出行方便 【解析】本题要注意审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在交通运输方式中,高铁运行速度不是最快的,航空运输速度最快,故选B。 【答案】B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到日喀则铁路)于2023年8月16日正式通车运行。该铁路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且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多。下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日喀则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耕地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拉日铁路多沿着地形相对平坦的河谷修建,受地形的影响较大,C正确。 【答案】C 10.拉日铁路桥梁和隧道的比重较大,原因是()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②节约耕地③避让保护区 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拉日铁路“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所以拉日铁路经过的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保护区较多,导致其桥梁和隧道的比重较大,A正确。 【答案】A 11.拉日铁路通车后 () A.日喀则城市范围向西扩展明显 B.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 C.拉萨的服务范围变小 D.当地产业结构无变化 【解析】拉日铁路通车后,会加快日喀则的城市发展,但因此地人口相对稀少,所以城市规模扩大不明显,A错;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加快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B正确;拉萨的服务范围会因交通条件的改善变大,C错;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D错。 【答案】B 2023年通车的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千米,投入运营时列车时速达200千米以上,从长沙到广州由以前的9小时缩短至3小时。据此回答12~13题。 12.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是 () A.现代化和自动化 B.高速化和专业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解析】根据“设计时速为350千米,投入运营时列车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可知,体现高速化特点;“客运专线”体现了专业化,B准确。 【答案】B 13.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轻京广铁路的运输压力 B.促进湘、赣、粤三省经济发展 C.实现武广铁路通道客货分线运输 D.推动“泛珠三角”战略实施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赣不在其沿线,故而不正确的选项为B。 【答案】B 下图为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应该是市中心位置而地租最高。 【答案】A 15.地铁线附近最适宜建长途汽车站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长途汽车站应建在城市边缘,且有便捷交通联系市内和市外的地点,这样既能联系市内外,又不干扰市内交通。图中乙地最适合上述条件。 【答案】B 16.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东南部地铁线路延伸最长,说明城市向东南部发展。 【答案】B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加快,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外,在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城市地铁相继开通。据此完成17~18题。 17.上述大城市积极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 B.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 D.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 【解析】大城市由于规模大,人口多,交通拥堵问题非常严重,发展地铁主要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节省通勤时间。 【答案】B 18.针对近些年一些大城市出现的地铁漏水现象,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A.停水断电预案的制订 B.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C.防水排水设施 D.防火通风设施 【解析】近些年,大城市地铁漏水现象时有发生,地铁漏水事件是由工程建设不当引起的,所以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 【答案】C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示四城市中城市交通布局最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丁图市区交通线分布均匀,便于城市居民出行;铁路线分布在城市边缘,并有主干道与之相通,便于快速地集散客流。选D。 【答案】D 20.图示四城市中商业区布局合理的是() A.甲、乙 B.甲、丙、丁 C.乙、丙 D.丙、丁 【解析】商业区应分布在市中心或城市边缘主干道两侧,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决定西南地区铁路投资修建的因素和最大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__。 A.国防需要;降水多 B.民族团结;地形崎岖 C.经济发展;地形起伏 D.能源运输;地震多发 (2)贵广高速铁路的修建对桂林的积极意义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大西南铁路建成运营后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解析】第(1)题,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其地形复杂,交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第(2)题,桂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所以铁路建设的最大意义就是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第(3)题,铁路线建成运营的影响注意从对交通线两端及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方面考虑。 【答案】(1)C(2)促进旅游业发展(3)加强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完善铁路网,提高运输效率;缓解东西和南北向原铁路压力;促进西部开发。 22.读“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看出,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平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山区更多地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而平原则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随着________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不必走出家门的新型购物方式是________等。 (3)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是:山区和平原________不同,生产的________不同,使得劳动产生了________。而各地的商品需求具有多样性,从而导致地区间大规模的________,进而形成了商业网点。 (4)一般来说,商业网点靠近________地,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第(1)题,由于山区相对平原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交通闭塞、人口稀少,因此商业网点密度明显低于平原地区。第(2)题,为方便居民买卖,山区更多地采用货郎担、大篷车等灵活的流动服务形式,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平原地区则多采用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3)题,山区和平原的自然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同,产生了劳动的地域分工,山区往往从平原地区调进粮食、棉花等产品,平原则需要从山区调入林牧产品,从而导致了商品的流通,出现商业网点。新技术革命促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第(4)题,一般商业网点靠近商品的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运输的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1)小于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2)货郎担大篷车商业街商业小区电子计算机网上购物、电视购物(3)自然条件商品品种地域分工商品流通(4)商品生产 23.阅读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拉开了序幕。“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2小时都市圈。到2023年,“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815千米。 材料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 (1)填出图中铁路轨道线的名称:A________铁路;B________铁路。 (2)“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说明了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不同于既有的沪宁、沪杭铁路线,也不同于城市内的地铁和轻轨,原因是() A.城际轨道交通属于高科技,专门运输高科技产品 B.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实行公交化运行 C.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外来人口,特别是应对民工的流动 D.城际轨道交通一般对市内外交通有冲击作用 (4)简述“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意义。 (5)规划中的苏嘉线不再绕道上海,你认为此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应? 【解析】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公交化较强,并可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京沪沪杭 (2)社会经济条件 (3)B (4)缓解这一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在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 (5)缩小杭宁与沪杭、沪宁线的差距,增强“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拉动周边经济发展。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巴铁路模拟路线起点在我国x疆的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位置见下图)。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附近海水很深,由于远离内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贫瘠,该地区的居民至今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1)简述瓜达尔港附近的植被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分析瓜达尔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3)试分析中巴铁路的修建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 (4)沿中巴铁路模拟路线修输油管道有哪些不利条件? 【解析】(1)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结合当地所处位置和气压带、风带状况来分析。(2)分析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3)中巴铁路的修建给喀什带来的影响,可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4)输油管道的修建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分析。 【答案】(1)热带荒漠;全年高温少雨。 (2)有利条件:瓜达尔港扼守波斯湾出口,地理位置重要,为阿富汗、中亚各国、中国x疆等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瓜达尔半岛三面环海,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筑港。不利条件: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气候干旱,无河流流经,淡水资源缺乏。 (3)改善喀什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喀什的对外联系;缩短了喀什的出海通道;扩大了喀什的经济腹地;促进喀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喀什城市化进程等。 (4)地势起伏大,铺设管道困难;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施工;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管道安全;国外施工,后勤保障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