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块山、火山 1.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①________,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②__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③________。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等。 2.火山由⑨____和⑩______两部分组成。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_______,有时会积水形成________;破坏后的火山口呈__________状态。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上部__________,下部________。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________高,________大。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________,其次才是________。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21__________。在交通线路迂回前进时,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22________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断块山、火山 1.在地貌上表现为断块山地的是() A.武夷山 B.泰山 C.天山 D.阿尔卑斯山 2.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读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4.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A.c断层早于②地层 B.b断层早于④地层 C.a断层早于b断层 D.c断层早于b断层 知识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程度小于平原地区 B.山地地区交通线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山地地区公路和铁路选线达到技术要求往往沿直线修建 D.山地地区同样直线距离交通线路弯曲程度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6.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铁路运输量少 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 C.公路运输成本低 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有()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分析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形不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 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 D.泰山 2.下列地质构造或地貌示意图明显错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4.导致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途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6.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应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段 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 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7.山地地区交通运输路线布局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地区的交通线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 B.山地地区的交通线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C.山地地区公路交通线路均沿河谷地带延伸 D.山地地区铁路交通线路均沿河谷地带延伸 8.下图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题号20232023 答案 二、综合题 9.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避开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发育而成。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修建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识清单 ①破裂②断裂面③断层④汾河谷地⑤渭河平原 ⑥华山⑦庐山⑧泰山 ⑨火山口⑩火山锥 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湖泊半封闭坡度较大坡度较缓成本难度公路铁路 山间盆地○21河谷地带○22大于 基础达标练 1.B[天山为褶皱—断层山,阿尔卑斯山、武夷山在地貌上都表现为褶皱山地。] 2.C[火山锥一般是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3.B[地震是岩石圈的自然震动,图中岩层中有a、b、c三条断层带,故地质历史上应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 4.D[图中c断层发生得最早,受其影响只有最早形成的①②两地层发生断裂错位,故c断层发生于①②两地层形成之后;其后发生了b断层,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层都发生了错位,b断层应发生在④地层形成之后;最后发生的a断层,使整个区域的所有地层都发生了断裂错位,故a断层最晚发生。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5.B[由于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难度大、成本高,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6.D[山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修建铁路成本高,运营难度大,故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 7.C[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8.A[结合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特点可知,居民点不仅分布在铁路沿线,而且河流沿岸地区也有分布,故可判断其分布特点。] 方法技巧练 (1)呈“之”字形分布陡坡(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综合提升 1.C[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地。] 2.D[丁图所示地貌为地堑,中部岩层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图中箭头绘制错误。] 3.A[图中喷出岩在石灰岩之上,故褶皱在先;而砂岩覆盖喷出岩,喷出岩在先;侵入岩处在砂岩中,砂岩在先;断层带穿过各种岩体故在最后。] 4.D[碳酸盐类岩石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溶洞。] 5.C[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 6.A7.B8.C 9.(1)成“之”字形分布陡坡(2)等高线坡度小,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断块山地断层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交通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成本高,难度大,所以建交通线要避开不利地形如陡坡,以降低工程建设的难度。 10.(1)方式线路(2)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解析第(1)、(2)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前进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第(4)题,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 教材P76活动 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可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