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析: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向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答案:D 2.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答案:D 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答案:D 4.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夹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解析: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个夹角,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答案:C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单位:hPa)。读图完成5~6题。 5.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④②① 解析:由于四幅图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等压距不同,故等压距越大,风力越大。 答案:A 6.如果此地为北半球,则①地的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解析:先标出①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则为偏北风。 答案:A 7.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4)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①地比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低 (3)①近地面气压低时气温高,多上升气流 (4)A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一、选择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风向和风速都是不同的。联系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A.只有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解析:由于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故它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答案:A 2.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原因是() A.海上的温度差别大于陆地 B.海上的气压梯度力大于陆地 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陆地 D.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 解析:海上由于是水面,摩擦力比陆地小很多,所以风速较大。 答案:C 3.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速及风向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 B.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 C.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 D.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则空气运动的原动力相等,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摩擦力越来越小,风速则会加大;随着摩擦力的越来越小,到高空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转变过程中,两者的夹角越来越小。 答案:D 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B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在方向上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并与等压线有一定交角。 答案:B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 2023 006 B.1 2023 008 C.1 2023 010 D.1 2023 008 解析: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可知,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与相邻等压线数值一致,可能与相邻等压线相差一个等压差,故A处可能为1 006或1 008。 答案:B 6.2023年5月6日20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A.偏西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偏南风 解析:根据等压线可知5月6日20时上海风向为偏南风。 答案:D 7.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台湾岛 B.珠江口 C.黄河口 D.辽东半岛 解析:珠江口等压线变密集,风力明显加大。 答案:B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完成8~9题。 8.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答案:A 9.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答案:C 读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P点风向为()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C 11. P点和Q点相比较,其风力大小关系为() A.P点风力较大 B.Q点风力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完成(1)~(4)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答案:(1)见下图 (2)西北东南 (3)大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 (4)丙丁 13. 影片《赤壁》的中心是魏、蜀、吴三个诸侯国发生在赤壁的一场战争。蜀吴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曹营。 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战争时“东风”难借,说明当时正值______季(季节),赤壁地区盛行________风。 (2)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成功,可知两军中______军位于赤壁东侧。 (3)试分析火烧赤壁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向。 解析: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东风”,若在难得“东风”的盛行西北风的冬季时节借到“东风”,需明察天气变化,知道气压分布规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根据经验得知其情况,东风形成时,若背风而立,高气压应在东北,低气压应在西南,再加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才会形成东风。 答案:(1)冬西北(2)吴、蜀 (3)赤壁东北方为高气压,西南为低气压,等压线是东南西北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