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北京时间2023年9月3日上午10:00,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据此完成1~3题。 1.当阅兵仪式开始时,下列地区的华人和华侨能在白天收看电视直播的是( ) A.伦敦(中时区) B.纽约(西五区) C.开罗(东二区) D.悉尼(东十区)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超过二分之一 B.不到三分之一 C.超过四分之一 D.不到五分之一 3.此日,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 A.荆州日出时物影朝西南 B.印度盛行东北风 C.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4~5题。 4.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关于上题图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图所示原理对地表形态塑造作用明显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C.③图反映的是白天的情形 D.④图所示原理是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成因之一 下图所示为局部海域的等温线, 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均是洋流影响所致。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可能都为暖流 B.甲、乙两处一定位于大陆西岸 C.赤道不可能从甲乙之间穿过 D.甲乙流向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 7.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该图的中心部分可能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 C.乘海轮自北向南由甲至乙一路顺流 D.如果乙处海域石油泄露,则甲处最易受影响 下图中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40°为纬度),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分析,关于图中的地理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北半球,乙地沿海受寒流的影响 B.地处南半球,湖泊为甲河流的注入地 C.乙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夏季湖水猛涨,甲河流进入防洪期 9.据图分析,岩石由新到老的顺序为( )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 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岩浆岩Ⅱ D.岩浆岩Ⅰ、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Ⅱ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与甲图的形成机理一样的是下列哪种地貌( ) A.石笋、钟乳石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C.云南路南石林 D.长江三峡 11.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乙图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完成12~14题。 12.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吹东北风 B.A地吹东南风 C.②地炎热干燥 D.④地炎热干燥 13.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4.关于B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不断扩大 B.海底多海沟 C.不断缩小 D.边缘多岛弧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东湖岸7月份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湖泊东岸近地面风向的主要因素为(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16.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0点 B.5点 C.15点 D.20点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①地的地形是( )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 D.江心洲 18.图幅内最高点位于(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19.根据图中信息推测,甲河流( ) A.侧蚀作用显著 B.下蚀作用显著 C.水流速度缓慢 D.流经丘陵地区 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 21.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 B.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22~23题。 22.该山脉北坡为( ) A.背风坡、阳坡 B.迎风坡、阴坡 C.迎风坡、阳坡 D.背风坡、阴坡 23.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202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B.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2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二.综合题(4道题,共50分) 26.(10分)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受 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 。 (2分)[ (2)图中a、b、c、d中风向表示正确 的是 地;关于甲乙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B.甲处气压高于乙处 C.乙处目前受冷气团控制 D.未来几天乙地会经历一次升温过程 (3)近日,将有 从①地过境。④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变化情况是 、 、 。 (4分) (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 (上升、下降)运动。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 地。 (2分) 27.(14分)阅读材料结合世界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材料二: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1)“陆上丝绸之路”地带性植被的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变化为基础的。西安所处的自然带是 。(3分) (2)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马六甲海峡常年受 (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所以风浪较 。郑和下西洋时,从我国东部沿海出发的季节是 。(3分) (3)欧洲鳗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所借助的洋流是 (填洋流名称),该洋流对北美墨西哥湾沿岸的气候影响是 。(2分) (4)西欧地区常年盛行 ,所以气候特征为 ,在此影响下该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 ,水量丰富。(3分) (5)当本初子午线地方时为6月30日3:00,北京时间为 ,此时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 (填大于或小于)二分之一。此时是北半球夏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3分) 28.(16分)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4分) (2)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 ,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4分) (3)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________。(2分)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4)结合丙处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特征。(6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2:“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分) (2)描述材料2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4分)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4分) 荆州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题号20232023202320233 答案DAACBAAADCADA 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 答案ADCBCBCDDBBA 二.综合题(4道题,共50分) 26. (1)低 阴雨天气 (2分) (2) c A (2分) (3) 暖锋 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 天气转晴 (4分) (4)上升 ④ (2分) 27.(14分,每空1分) (1)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水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赤道低气压带 小 冬季 (3)北大西洋暖流 增温增湿 (4)西风 终年温和湿润 小 (5)6月30日11:00 大于 远日点 28.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4分) (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4分) (3)C(2分)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6分) 29.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2分) (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4分)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水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