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求: 1、掌握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特征 3、了解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几个阶段的划分及其基本变化特征 智能训练: 1、运用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 2、运用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学会运用有关气温、降水的气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阅读要求: 《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 教学重点: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 具:投影片 课 型:新授课 教 法:读图分析 课 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三、气候类型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1)不同纬度地带――太阳辐射(热量的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 表现为不同热量带气温的高低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点的差异 结合上课时太阳辐射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来分析 (2)同一纬度地带――下垫面因子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要表现为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从局部地区来看主要表现为迎风坡与背风坡、同纬度大陆东西岸寒暖流影响的差异 2、不同环流形势下的降水状况 (1)不同气压带控制下的降水状况 位置 | 成 因 | 气候特点 | 赤道低压带 | 赤道 附近 | 赤道附近终年炎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热力) | 高温 多雨 | 副热带高压带 | 南北纬 300 附近 | 赤道上空向极地运行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纬度300附近的上空偏转为西风气流,并聚积后因重力作用,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动力) | 炎热 干燥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南北纬 600 附近 | 由副热带高压向极地运行的暖而轻的气流与由极地高压向低纬运行的冷而重的气流在600纬度相遇,使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动力) | 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很少。 | 极地高气压带 | 南北极点附近 | 极地终年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压。(热力) | 严寒 少雨 |
(2)不同风带控制下的降水状况 风 带 | 控制下的气候特点 | 信风带 | 性质干燥,其控制下的大陆内部、西岸降水较少。 | 西风带 | 受其控制下的大陆西部降水较多,向大陆东部过度降水逐渐减少。 | 极地东风带 | 水汽含量少,受其控制下降水少。 |
3、不同区域的环流特征及降水状况 分析步骤:结合大气环流形势示意图 结合大气环流的平均位置分布形势图,分析不同地区的环流特征; 考虑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某气压带和风带交界地区的环流形势。 位 置 | 环 流 形 势 | 降水状况 | 热带 | 赤道附近 |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终年多雨 | 大陆东岸 | 季风环流控制 | 夏雨冬干 | 大陆中西部地区 | 受赤道低压带(夏)和信风带(冬)交替控制 | 夏雨冬旱 | 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常年干旱少雨 | 亚 热 带 | 大陆东岸 | 季风环流控制 | 夏雨冬干 | 大陆西岸 | 受副热带高压带(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 | 夏季干燥 冬季多雨 | 温 带 | 大陆东岸 | 季风环流控制 | 夏雨冬干 | 大陆西岸 |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 终年湿润多雨 | 大陆内部 | 地处大陆内部 | 降水较少 | 亚寒带 | 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 | 降水较少(夏雨较多) | 寒带 | 苔原 | 受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压带控制 | 降水稀少 | 冰原 |
4、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四、运用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点并判别气候类型 1、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构成 2、运用气温曲线图分析: (1)最冷月是几月?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 (2)最冷月气温的范围 最冷月均温>100C(或150C--热带沙漠气候)为热带 最冷月均温介于00C—100C,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0C,为温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热月均温>00C,为寒带的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00C,为寒带的冰原气候 3、运用降水柱状图分析: (1)降水总量的大小的大致情况 (2)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全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热草-降水集中5-10月(北)、11月-4月(南) 热季-降水集中6-9月 热带季风气候仅分布于北半球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季-降水明显集中7、8月 温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五、气候的变化 1、气候变化的原因 [问]今天的南极洲冰雪覆盖而历史上曾经有一片森林;今天的陆地在地球形成的初期都曾是一片海洋,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今天的世界屋脊曾经是一片海洋,后逐步成陆并进一步抬升而成;正常情况下,秘鲁沿海流经的是寒流,厄尔尼诺时则变为暖流。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气候是否会带来影响呢? 任何一个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引起气候的变迁。当然,气候的变化又往往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气候变化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征 附图: 更多精彩地理教案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