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70分。) 1.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 下是其原因的是:①自然资源蕴藏丰富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方法总结】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在上述四个城市中,由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变动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唯一原因,则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Com] 【答案】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 2.①城市迁入2023人、②城市迁入2023人、③迁入2023人、④城市迁入2023人,可知由移民迁入引起人口变动最大的是①2023人,A正确。 3.图中④地人口迁出2023人,是迁出人口最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D正确。①地没有人口迁出、②迁出2023人、③地迁出100人。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的原因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周边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a ,b ,c ,d四地中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特征属于a地的是 A.接近旅游区,环境优美 B.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C.地租低廉,建设成本低 D.交通拥挤,运输不便捷 【答案】 4.A 5.B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区 【名师点睛】三大功能区的特点、分布及原因 功能区形态特征分布及原因 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占地面积小,人口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业区集聚性强,成片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 住宅区呈片状、团状、点状分布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原因:①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该城市2023年与2023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2023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6.C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由图可知该远郊区地价升值幅度低于中心城区;地价整体都上涨;中心城区范围没有变化,城市远郊区范围扩大,城市规模扩大,C正确。 7.蔬菜基地和美术馆的建设不可能提高地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占地面积大,能带动当经经济发展,使地价升高,B正确。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 8.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答案】A 【考点定位】城市发展进程 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10.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9.D 10.A 【考点定位】城市化发展进程 【方法总结】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一般都历经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读下图北京市区近地面的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物密集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会引起 A.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城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D.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13.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完善城市道路网 ③提倡坐出租车 ④加强城市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1.D 12.C 13.C 【考点定位】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措施 【知识拓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城区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是城市热岛效应。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城市区人工建筑物较多,改变了城市的自然下垫面,绿地、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相应减少,造成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提高,吸收率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相对较重,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物质可以大量吸引环境中的热辐射,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人工热源的影响。 由于城市中心和郊区存在温差,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便向中心区辐合补充;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到达一定高度便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减少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一种局地环流。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水体面积、通过建筑物的规划和布局来增加空气的流通性等。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甲国为西欧的荷兰,乙国为非洲的肯尼亚。读图完成14~15题。 14.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 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 14.A 15.D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16~18题。 1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1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1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答案】 16.A 17.D 18.C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23年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之年。2023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基本建成。届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目前自由贸易区建成已进入倒计时。根据下表中项目,回答19~20题。 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23年2023年 总人口18亿20亿 GDP1.7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 外贸1.3万亿美元不详 19.下列工业类型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0.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相比,最具优势的是 A.技术先进 B.资本雄厚 C.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答案】 19.B 20.C 【解析】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2.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a到b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工资成本越来越低 【答案】 21.B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从图中可知该工业选在b处成本最低,价格与成本之间差值最大,利润最大,是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B正确。 22.市中心地租价格最高,由a到b距市中心渐远,地租价格逐步下降,A正确;市中心市场条件最好,由a到b逐步远离消费市场;对环境污染和工资成本不会随距市中心距离改变。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回答23~24题。 23.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24.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答案】 23.B 24.B 【考点定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 下图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5~27题。 25.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可能是 A.工业生产 B.居民生活 C.建筑工地 D.交通运输 26.图中污染物引起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光化学烟雾 B.全球变暖 C.紫外线增多 D.臭氧层破坏 27.下列行为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拒用“一次性”产品 B.分类回收垃圾 C.增加私家汽车 D.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 25.D 26.A 27.B 【考点定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对大气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危害动植物,甚至对建筑材料也有影响,并且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28~30题。 地区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 ①☆☆☆☆☆☆☆☆ ②☆☆☆☆☆☆☆ ③☆☆☆☆☆☆☆ ④☆☆☆☆☆☆☆☆☆ 28.下列四个地区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连线正确的是 A.浙江—④ B.湖南—① C.广东—③ D.山东—② 29.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的环境问题,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退耕还湖 B.南水北调 C.发展水电 D.发展高速公路 30.从纬度上判断,①②③④四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应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答案】 28.B 29.C 30.B 【考点定位】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 读下图“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完成31~33题。 31.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稻作农业 D.原始迁移农业 32.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A.炼铝工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33.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A.市场 B.交通 C.教育水平 D.环境状况 【答案】 31.C 32.B 33.A 【解析】 试题分析: 31.图中a、b区位因素占比较大,a代表劳动力,b代表生产资料,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投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较多,是稻作农业,C正确。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机械化程度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原始迁移农业是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少。 32.炼铝工业是动力导向型,能源是最主要区位因素;制糖工业是原料导向型,原料是主导区位因素,B正确;航天工业是技术导向型;服装加工业是劳动力导向型。 33.中心商务区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A正确。 【考点定位】农业、工业、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 【知识拓展】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而某一因素对其影响最大,我们称之为主导因素。在主导因素的影响下,工业的区位选择就趋近于这个因素,因而形成五种导向型工业。现将其比较分析如下: 导向类型主导 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 择原则效益 原料导向型工 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甜菜、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等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减 少损失 市场导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等接近消费市场节省运费和减少损失 动力导向型工业动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等接近火电厂、水电站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 力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要求不高,工资低, 成本低 技术导向型工业知识 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技术高利于开发新产品 南昌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斜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35题。 34.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3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相比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答案】 34.A 35.C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 【方法总结】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具体案例如下: 主导因素农业生产 热量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 市场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B、C两城市城市,原因是 。(4分)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限制A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2分) (4)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注在图中。(2分) 【答案】 (1)①平原地形;②水源充足;③交通(水运)便利(任答两点) (2)矿产资源丰富 (3)气候干旱 (4)在B、C、D、E四城市铁路交汇处标F 【考点定位】城市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 影响 因素影响表现 地理 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如位于沿海,对外联系便利,服务范围大;地处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服务范围小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资源 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劳动力和城市用地等 交通 条件位于交通便利(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和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行政 因素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或规划城市发展的规模为城市发展做出规划 37.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________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________指向型工业。(4分)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 (2分)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4分) 【答案】 (1)炼铝 动力 (2)B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任答两点)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3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土层厚度(mm)有机质层厚度(mm) 5°~10°20238 10°~15°2023 15°~20°2023 20°~25°2023 25°~30°2023 30°~35°429 35°207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喀斯特地貌比较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4分) (2)由以上材料分析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2分) (3)在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治理措施。(4分) 【答案】 (1)云南 贵州 广西(任答两个) (2)坡度变大,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层厚度变薄 (3)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生态移民;禁止过垦、禁止过牧、禁止过樵、禁止过采;;合理用水;修建梯田等(答对其中两方面内容可得4分) 【考点定位】石家漠化分布地区、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石漠化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退化、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更多地理试卷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