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高中地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神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赛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过程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读表回答1-2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 地球1.001.005.521年23小时56分有 火星0.110.153.961.9年24小时37分有 1.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5日20时00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全新建设的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生态、环保、开放的鲜明特点。它的建设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航天发射能力,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总体布局。据此完成3-5题。 3.火箭发射时,刚获得NBA总冠军的克里夫兰(位于80°W附近)骑士队可能在进行下列哪项活动( ) A.詹姆斯和他的队友刚起床享受晨跑 B.克里夫兰球迷正顶着烈日在游行庆祝 C.主教练泰伦卢与他的家人共进晚餐 D.骑士队老板吉尔伯特在与他的小儿子一起观测星空 4.火箭发射后三天,昆明(103°E,25°N)的昼夜长短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夜长短相当,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5.与西昌、太原、酒泉三大航天发射场比较,文昌的主要优势是( ) ①天气晴朗,便于对飞行器进行观测 ②人烟稀少,地势平坦开阔 ③纬度低,易于发射,节省燃料和成本 ④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6-7题。 6.和田玉属于( ) A.侵人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7.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接触变质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剥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9. 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所在的林芝地区2023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8.71km。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增多 B.气温下降 C.生态破坏 D.气候变暖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小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10-11题。 10.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1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阴影代表气压带。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此季节,地中海沿岸地区受什么控制( ) A.①和②交替控制 B.② C.③ D.②和③交替控制 2023年7月3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FAST望远镜工程现场,最后一块反射面板缓缓起吊,在完成了二次空中转接并用缆索吊下滑到指定位置后,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反射面工程也是FAST最后一个设备工程,其顺利完成标志着FAST工程主体工程的完工,将进入测试调试阶段。下图为建设中的世界最大口径(500米)球面天.影响该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干燥,大气透明度好 ②地势较高,利于接受信号 ③天然洼地,节省投资 ④远离城市,无线电干扰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大窝凼洼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溶蚀塌陷 B.火山活动 C.断层塌陷 D.冰川侵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甲图中AB段河流( ) A.水位A处低于B处 B.由东流向西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不能确定 17.下列关于甲乙丙三途河床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19.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20-21题。 20.我国东北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土壤特征不同,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能表示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2023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2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甲是2023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2023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C.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3.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023年6月16日,沪昆高铁全线贯通。沪昆高速铁路又名沪昆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线路全长2023公里,设计开行速度350km/h。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据此完成24-26题。 24.修建沪昆高铁的意义是( ) A.缓解原有沪昆铁路的货运压力 B.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 D.加强上海和四川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下列关于高铁网的形成给云南省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和拉动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 B.加强云南与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联系 C.人口涌入使云南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D.省会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26.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高铁票网上预订系统中已被广泛运用,预计2023年底沪昆高铁将正式运营,寒假期间昆明一中的张同学在网上预订系统购买到某次开往上海的列车车票主要采用的是( ) A.RS B.GIS C.GRS D.GPS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27-28题。 2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C.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第29-30题。 29.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30.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C.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二、综合题(40分) 31.2023年,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完成问题。(20分)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6分)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12分) 32. 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分)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流经量在短期内从2023m3/秒减少到2023m3/秒。 材料二:罗讷河在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多次整治和开发,并于2023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材料三: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界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4分)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分) 曲靖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23年7月)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DDACC 6-10CCDC 11-15BBBBA 16-20CDCBD 21-25BCDBC 26-30BBBCB 31.(20分)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每点2分,共6分)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2分) (3)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2分),布局在居住区外围(2分)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分),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较合理。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2分)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2分),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2分),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32. (20分)(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4分) (2)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2分)春季温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6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分) 更多地理试卷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