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号称文科中的“理科”科目的地理来说,是不是愁坏了一大帮文科生呢?下文就地理大气知识点为大家做了详细梳理和总结,这几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你都记住了几个呢?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 高度 | 温度 | 大气运动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高层大气 | 2023千米 | | |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 平流层 | 50-55千米 |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 平流运动 |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 对流层 |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对流运动 |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
更多相关知识点内容延伸点击》》》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知识点归纳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ps:以上是对所有知识点的精选和提炼,完整和详细内容可点击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获取 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 | 东亚 | 南亚,东南亚 |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成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风向 | 冬季 | 西北风(亚洲大陆) | 东北风(亚洲大陆) | 夏季 | 东南风(太平洋) | 西南风(印度洋) | | | | | |
精选内容不够看,完整内容在这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常见的热力环流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 冷锋 | 暖锋 | 概念 |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 天气特征 | 过境前 |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 过境时 |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 连续性降水 | 过境后 |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 降水的分布 |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 大气举例 |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 |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 气旋 | 反气旋 | 气压 |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 水平运动 |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 垂直运动 | 上升 | 下沉 | 天气 | 多阴雨天气 | 多晴朗、干燥天气 | 举例 | 台风 |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
低高压、冷热峰是不是把你绕晕了呢?掌握这些常见天气系统让你轻松拿下重点~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 气温日较差 | 气温年较差 | 最高气温月 | 最低气温月 | 大陆性 | 大 | 大 | 7月 | 1月 | 海洋性 | 小 | 小 | 8月 | 2月 |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步骤 | 依据 | 因素变化 | 结论 | 判断南北半球 |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 北半球 |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 南半球 | 判断所属温度带 | 最冷月均温 |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 最冷月气温在0℃~15℃ |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 最冷月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 | 最热月<>5℃ | 寒带气候 |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 年雨型 | 热带 | 热带雨林气候>2023mm | 温带 |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2023mm | 夏雨型 | 热带 | 热带草原气候(750~2023mm) 热带季风气候 2023~2023mm) | 亚热带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 | 温带大陆型气候 | 冬雨型 | 亚热带 | 地中海气候 | 少雨型 | 热带 | 热带沙漠气候 | 寒带 | 极地气候 |
详细内容推荐: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 气候与自然带 |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七、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高考中会出现的地理大气知识点完整的梳理后,大家要做的就是记忆的工作了,虽然我们都不是记忆达人,但是也可以参考一些地理知识点记忆方法提升自己的记忆效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