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1~4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田纳西河流域主要位于( ) A.中央大平原 B.落基山区 C.东部山区 D.西部高山区 3.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2023•辽宁质检)尼罗河与刚果河是非洲的两条主要河流,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因素 C.降水丰富程度 D.气温和热量条件 6.尼罗河和刚果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冰雪融水 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雨水 D.冰雪融水、雨水 7.对两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河流水量大小相当 B.两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均以7、8月为汛期 C.尼罗河下游水流平稳,而刚果河下游水力资源丰富 D.刚果河无结冰期,而尼罗河下游常有凌汛现象 (创新题)读我国两种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8~11题。 8.关于坎儿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坎儿井所在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 B.坎儿井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降水 C.坎儿井适应当地干旱、多风沙的地理环境 D.坎儿井是自然形成的 9.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坎儿井的主要作用是( ) A.通过地下暗洞引水,增加引水量,保证工、农业生产 B.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C.通过开挖通道,加快水流速度 D.加大下渗量,补充地下水 10.图乙是我国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主要功能是( ) A.发电 B.航运 C.旅游 D.灌溉 11.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 B.都江堰每年都进行工程维护(掏滩) C.都江堰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 D.都江堰地区进行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 2023年3月27日下午,溪洛渡水电站大坝第一仓混凝土开盘浇筑,标志着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正式进入混凝土施工阶段。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13.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了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下图是三峡工程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利于发挥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区位因素是( ) A.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 C.处于上游山区向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 D.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上游 15.下列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库蓄水导致的泥沙淤积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上游 C.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D.水库淹没耕地和文物古迹属较小的负面影响 (2023•汕头模拟)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16~18题。 16.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 B.平行水系,支流多 C.流经我国大部分地区,集水面积大 D.流经高原,河流长 17.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促进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 B.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C.增加入海的水量 D.加速河口淤积 18.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A.钢铁工业 B.有色冶金工业 C.汽车工业 D.甘蔗种植、加工业 二、综合题(共28分) 19.(2023•广州测试)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分析下述材料,完成(1)~(4)题。(16分) 材料一 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 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状况表 项目 西汉 唐 金 明 清 人口数量(万) 3 5.9 7.8 5.9 24.4 人口密度(人/km2) 0.38 0.57 0.99 0.75 3.09 城镇(个) 1 6 6 7 7 耕地面积(万顷) 1.65 3.25 4.29 3.13 10 森林面积(万顷) 5.3 4 3.2 1.2 0.29 覆盖率(%) 70 50 40 15 4 畜牧业程度(%) 100 90 70 20 10 工矿业(个) 0 1 0 2 3 灾害频率(次/百年) 0.1 1.2 1.3 1.5 4 (1)该流域的河谷形态是 ,其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填字母)。(2分)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草原、荒漠 (2)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源最可能是 (填字母)。(2分)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3)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的剧变发生在 时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发生的变化是 。(7分) (4)该流域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 。(5分) 20.(改编题)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判断依据是 。(3分) (2)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西北、华北、东南、西南)地区,判断理由是 。(3分) (3)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判断理由是 。(2分) (4)该环境问题易导致河流下游会出现哪些状况? (4分) 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