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鲁教版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随堂练习。 鲁教版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随堂练习(上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2023•嘉定模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箭头b表示的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解析:a表示风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B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 ④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c箭头表示流水搬运作用,而①④中沙尘暴属风力作用,故而排除①④。 答案:B (2023•淄博模拟)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示水利工程是() A.水利枢纽 B.水电站 C.进行全流域治理 D.进行小流域治理 4.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 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D.加剧水土流失 5.最适合该水利工程分布的区域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解析:第3题,图中河流支流汇入干流的主要为“水沙”,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需要进行小流域治理。第4题,该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B、C、D都明显错误。第5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 答案:3.D 4.A 5.C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6~8题。 6.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解析:植被覆盖度越高土壤侵蚀越少,因此为负相关。 答案:B 7.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 解析:土壤侵蚀程度会受到风力大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壤性质等因素影响,但洋流对土壤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答案:D 8.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侵蚀比较严重,东南地区流水侵蚀最为明显,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分析时要结合各地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0题。 9.造成“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冲刷 C.流水化学溶蚀 D.气候干旱 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降水较多,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强。 答案:BC 10.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A.发展立体农业 B.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C.开发优势资源 D.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贵州省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但水热资源丰富、地形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因而可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发优势资源。由于该区土壤贫瘠、土层薄,不宜扩大种植业。 答案:AC (2023•常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地区农牧业用地的过渡带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导致农牧用地过渡带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人口增加 B.气候变化 C.地壳变动 D.科技发展 解析:我国农牧过渡带位置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所致,同时也与自然因素中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有关。 答案:AB 12.农牧业用地过渡带也是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地带,与此相关的正确叙述有()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 B.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 C.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D.外流区与内流区过渡地带 解析: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应相当于200 mm年降水量通过地区,与图中区域相比,位置偏西;我国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应相当于秦岭—淮河一线,故A、C不正确。 答案:BD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鲁教版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随堂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