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范围: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授课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东北作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2.能够分离并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农业的发展方向。 授课重点: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方向。 授课难点:农业专业化生产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授课过程: 课间播放背景音乐《大东北》,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和调动气氛。 [导入新课] 欢快的歌曲声中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东北地区农业的丰收景象。不仅歌曲在称赞,全国地人民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也一直非常关注。那我们就了解一下。 [出示资料]张国宝:东北黑土地素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这个作用越发明显,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已达到1/3。 [教师据材料提问]那东北地区粮食的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建设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商品率高的原因: 1.产量高,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 2.地广人稀,人口少,人均占有量高。 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因:1、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而东北地区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且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较好。因此,在我国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下,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教师转折]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那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出示图片(机械化)(东北商品粮基地分布)] [学生得出结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与地区专业化生产 [学生分析原因]机械化──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 地区专业化生产──区域内部地理条件的差异 [教师解释]地区专业化生产概念:由于地区内部条件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国家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不同农作物的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 [学生看图,分析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具体分布] 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作物种类以春小麦为主。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大型灌区。 玉米:中部松嫩平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教师过渡]东北地区的玉米分布在我国著名的玉米带,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十分典型,也形成了分布集中的玉米带,那两国玉米带在分布条件上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例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等。 且生产规模都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 不同点: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较低。且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农场,美国为家庭农场,而且美国玉米带的农业专业化和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转折]通过比较,我们得知,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并不是尽善尽美。 [设问]那现在东北地区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同时出示东北地区几幅图片的比较)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可以补充] 由于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问题跟上]那你认为政府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学生继续回答]要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相结合,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教师继续设问]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想靠继续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加之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不同,那么东北地区的不同区域的农业该如何继续发展?现在政府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通过专家智囊团的充分讨论,假设你们就是东北政府请来的专家智囊团,每一组的专家所擅长的领域略有不同。平原、西部草原、山区,针对东北农业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你们将会给东北的行政长官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下面我们的智囊团就平原、西部草原以及山区农业的发展进行讨论,并用关键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子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写在纸上),东北的农业是否能够发展起来就看各位专家的团体力量了。 参考答案如下: [教师可适时解释和适时补充] 1.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说明]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外农产品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