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优学地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的高一地理下册暑期作业题,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并祝各位同学在暑假中过的快乐!!!。 一、单项选择题: 自然通风、日照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活区的环境质量。回答1~2题。 1.为了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能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日光照耀,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 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问距越大 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回答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回答5~7题。 5.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其成因正确的是 ( )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③有沿岸的冷、暖流交汇 ④位于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对浙江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海啸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7.近几年来,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完成8~10题。 8.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来自 ( ) A.海洋运输 B.石油开采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9.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10.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是 ( ) ①发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④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1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都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B.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 C.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无规律可循 D.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利用率亦可以无限提高 14.造成目前某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 A.工业的发展 B.资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 C.资源过渡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D.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回答15—16题。 15.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 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16.为缓解干旱对各地区农业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 ①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 ②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高山冰川的溶水速度 ③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④推广节水技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一些自然灾害相互关联,往往有群发性的特点。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的年份,可能出现多种自然灾害。据此,完成17~18题。 17.我国北方地区此时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台风 18.与我国北方出现的上述自然灾害相关联,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森林火灾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蝗灾 ⑤滑坡 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图表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示意,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依次是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20.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下列灾害与主导成因组合并不正确的是 A.地震一地质构造 B.沙尘暴一植被 C.泥石流一地形 D.伏旱—气候 地震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破坏程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减灾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2023年1月-2023年6月)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的区域主要在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B.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4.据图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①地表松散堆积物较多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⑤地势起伏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5.图中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的虚线区域,其优势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草场资源 D.水能资源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一地理下册暑期作业题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