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地理高二暑假作业附答案,希望助考生一臂之力。并祝大家寒假快乐。 一、选择题 1.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是() A.沿海少,内陆多 B.东部多,西部少 C.迎风坡少,背风坡多 D.平原低地少,高原山地多 【解析】 水旱灾害是降水异常产生的,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夏季风的移动规律异常,会引起我国降水的差异。我国的东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洪水灾害东多西少。 【答案】 B 2.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水文灾害有() ①风暴潮 ②海浪 ③海水入侵 ④台风 ⑤干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沿海地区主要受风暴潮、海浪、海水入侵等水文灾害的影响,台风、干旱是气象灾害。 【答案】 A 3.我国西北地区的洪水灾害类型主要是()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大多数为非季风区,降水较少,主要的洪水类型为冰川和永久积雪融化而形成的融雪洪水。 【答案】 B (2023·三明一中质检)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据此完成4~5题。 4.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气团 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 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 【解析】 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锋面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引起,而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而温带风暴潮则多形成于春秋季节。 【答案】 4.A 5.D 读下图,回答6~7题。 国家海洋局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图 6.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7.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 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 【解析】 风暴潮的两种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温带风暴潮多分布于渤海、黄海地区,其中的热带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其速度、强度、破坏力和来势都强于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我国东部沿海地带这两种风暴潮引起的灾情都十分严重,而美国东部和印度洋沿岸仅分别对应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其影响相对较弱。 【答案】 6.A 7.C (2023·福州三中期末)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8~10题。 8.从图中看,长江流域2023~2023年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2023年、2023年 B.2023年、2023年 C.2023年、2023年 D.2023年、2023年 9.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10.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从图中可知两次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年份分别为2023年、2023年,并且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多属暴雨洪水引发,其他的因素仅能加剧灾害和灾情,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砍乱伐、围湖造田等。 【答案】 8.C 9.A 10.A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部分低洼地区和路段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多次航班被取消。不仅北京,近年来长沙、武汉、杭州、深圳等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材料二 中国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原因。 (2)分析我国许多大城市内涝的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知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的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方面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分析,人为因素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经济的分布分析。第(2)题,我国许多大城市内涝的原因从气候特点、城市建设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暴雨;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建设盲目发展。 (2)①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水强度大。②根源是城市排涝设施建设滞后。③随着城市化进程“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④城市发展地面“水泥化”“硬质化”,下渗能力差。⑤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3月12日晚,一场特大暴雨夹杂着冰雹、突袭贵州凯里开发区,部分低洼路段出现严重积水,人车无法通行。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救援,共救出24名被困人员,疏散群众450余人。 材料二 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现象。 材料三 我国部分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雨涝区分布图。 图1 中国110°E以东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图 图2 中国雨涝区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3)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雨涝的发生,其基本原理就是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因而其影响因素是降水多的天气过程和排水不畅的地形。第(2)题,从时间上看降水多的季节,主要是夏秋,从空间上看平原地区易排水不畅。第(3)题,降水多的季节,阴天多,光照不足;土壤过湿使作物生长受阻。 【答案】 (1)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阴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秋(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3)不利影响:①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作物生长缓慢;②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以上是关于地理高二暑假作业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