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测试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复制链接]

这篇高二地理暑假作业测试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优学地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原创)2023年11月21日新华网讯,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台风“海燕”不但给菲律宾中部地区的2023年主季农作物生产造成损失,还严重影响了2023年该农作物的种植。各国应立即向受灾地区提供种子和化肥等必要物资,否则灾民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和生计问题。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材料中的“主季农作物”指的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解答:C菲律宾位于东南亚,是主要的水稻产区。

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则最能代表菲律宾该作物生产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3.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它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生长期长

C.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解答:B 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它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生长期长,南方水稻可一年两熟或三熟。

4.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特点是()

A.单产提高 B.种植面积不变 C.商品率降低 D.受自然因素影响变大

解答:A 由于技术的投入导致高产水稻的攻关获得成功,使得我国水稻单产提高。

(2023福建厦门模拟)下图示意图是2023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5~6题。

9.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 B.美国 C.南非 D.巴西

解答:B 甲国每公顷收获量较大、人均耕地多、人均收获量大,因此商品率高,与此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美国。

10.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大牧场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答:C 丙国人均耕地少,人均收获量小,每公顷肥料使用量较大,每公顷收获量大即亩产高,这些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征,故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2023吉林长春高一期末检测)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据图说明我国水稻产区的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东北水稻产区的自然区位优势。

(3)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4)请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谈一下我国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解答:(1)秦岭—淮河以南呈片状分布,其他地区呈点状分布。(2)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中温带半湿润和湿润地区,属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稻田多分布在河谷和地势较低平地区;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3)①小农经营,生产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4)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转到商品生产上来;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17.(原创)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三区域的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

国中央大平原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的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来源:Zxxk.Com]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

7 500 kg/公顷

6 750 kg/公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相比较,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有哪些?

自然条件: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

解答:(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商品谷物农业(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