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编辑老师为大家总结的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2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解析:读材料把握住几个关键词,“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来分析 第1题粮食增产的原因,可据材料首先排除A和D。改进农田的水利设施可以使部分耕地粮食增产,但要达到2023年来粮食的连续增长,应该是科技兴农,使粮食的单产增长了。选B 第2题选A太湖平原。自然原因:河网密布,耕地面积小且较分散; 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产量降低;气象气候灾害(洪涝、寒潮冰雪冻雨、旱灾等)频繁,产量不稳定。社会经济原因:人口稠密,外来人口多,减少商品率, 经济发达,工业、城市、交通等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城郊农业增长,国际低成本粮食的冲击。 第3题要看清楚是河南和黑龙江相比,比得是黑龙江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稀。选D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B②地C ③ 地D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第4题注意看清图a中河湖的流向,河流④流向③ , ①流向②(注意干支流的关系)湖泊只调节了③地的流量,甲的流量也没有被调节,所以暴雨一定是出现在④地选D 第5题 由第4题可知。选C 读图2 ,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 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 C 汗水谷地 ,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地应该位于秦岭的南侧的汉水谷地,乙地位于淮河附近,可以完成第7题选C,这两地比较夏季的温度应该是相差无几,倒是冬季的温度,甲地在秦岭南侧的冬季风的背风坡,比乙地1月份应该温暖。所以第6题选A.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解析:第8题由图分析可知A。T0年工业基础雄厚,就不会有那么多剩余劳动力了。B就业人数增多,但无法确定是不工业类型最多。C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了,因为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应该繁荣起来。故选B 第9题,甲类企业给的工资一直都比较低,应该趋向于廉价劳动力的区位。选B。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解析:可以说这是一组压轴题,做题关键一定要充分的审视材料和图例,看看那句话给的有用,怎么用。还要具有地理的等值线的基础知识。 第10题注意中间是条河,有支流和桥梁,我们知道支流多在上游出现,桥梁多在下游出现,就可以判定河流的流向,或者根据等高线也可判断,到下游河道几乎与等高线平行流动,说明河两侧登高线数值相同,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Q应该在(400米--500米)选D 第11题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山峰高580米相减等到(280米--380米)答案应该在B.310米C.360米之间选择。如果选B.310米 就说明580--310=270米说明桥梁附近应为270米,又因为桥梁比瀑布处低,270+瀑布的落差为72米=342米就超过了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所以选C 再验证一下,580-360=220米220+72=292米符合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过大就业;保护红木资源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2023~2023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的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于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会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壁画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此地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降水少,此处又有风沙的掩埋更有利壁画的保存。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限制游客的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度;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措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 44.(1)水污染严重;城市用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BADDC 6—10ACCBD 11.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