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知识梳理,欢迎大家阅读。 一、区域概况[来源:学_科_网] 1.位置--纬度较高 2.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教师讲述)本区总面积达12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积的12.9%,人口20233万(202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5%。[来源:] (承转)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气候。根据本区的位置及已学知识,东北地区的属什么样的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作物类型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略[来源:] (板书)3.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协调。水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 (展示投影表格)要求学生对应填空。 东北区温度带与作物类型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南部 中部 北部 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后出示答案。 (投影答案) 东北区温度带与作物类型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南部 暖温带 2023℃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 中温带 2023~2023℃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 寒温带[来源:Z*xx*k.Com] 2023℃ 春小麦、大豆 (承转)本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边绘边讲)东北山河分布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同时请学生同步说出山河的名称) (板书)4.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投影总结)东北区农林基地的地貌条件 (提问思考)为什么说东北区是我国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启导解析)这里要求学生弄清两个方面:(1)经济区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人类的经济活动既包括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也包括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及与之相应的第三产业。(2)东北区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农业区,加上土地肥沃,农业生产的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数量大,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粮数量大。东北地区又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钢铁、机械、电机、化工等生产发达,其中的农业机械生产规模之大,产品数量之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使区内农业、工业的联系紧密。 因东北区内部经济联系密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重工业实力雄厚,所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板书)5.经济特征--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承转)东北区的土地、森林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性的大型农业、林业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方向的重点,在于资源开发和农林基地的建设,它包括的主要方面:一是土地资源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二是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东北这两种优势资源的情况。 (板书)二、土地资源优势 (出示投影)东北区耕地数量、特点 (板书)耕地面积广大 (提问)东北如此多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学生)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在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承转)东北地区耕地不仅数量大,而且十分肥沃。 (板书)土壤肥沃 (展示投影图表)先出示"东北区的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要求学生读图填下表(投影片)。 类型 分布区 特点 黑土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 三江平原西部 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是亚欧大陆北部和美国中部地区) 黑钙土[来源:] 松嫩平原中西部 (承转)长江三角洲农业也十分发达,但农业机械化程度远不如东北区。出示景观图片"东北平原机械化生产"。问: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小声议论,回答)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而长江三角洲湖荡广布,耕地缺少成片分布。 (板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教师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区土地资源优势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其国土整治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 (承接)讲到东北的资源,森林资源的优势十分了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板书)三、森林资源优势 (展示投影图片)东北区森林资源优势 优势 表现 全国最大的林区 林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 人均林地是全国人均的8倍; 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的2倍多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3 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2023年) 宜林地区广 尚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沼泽地 森林树种丰富 总数有300多种 主要林种:落叶松(针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 (板书)全国最大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 森林树种丰富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知识梳理,大家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有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