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地理网为大家精选了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复习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吸收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CO2(对流层)吸收红外线 1.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高 散射作用:蓝光最易被散射,晴朗天空为蔚蓝色 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地区间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4.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来自海洋),晚上吹陆风(来自陆地)。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5.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力大小):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减小风速):方向与风向相反。 ●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二、1.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2.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反之(即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或者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注意: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海陆分布对 ①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欧大陆太平洋 一月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七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②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30S以南显著) 5.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 成因风向 冬季风夏季风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风东南风 南亚季风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东北风西南风 6.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 注:地中海气候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 ●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三、1.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上方。 类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类型定 义暖气团上升状况天 气 特 征影响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大风、雨雪的天气(锋后降水)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冬季的寒潮,冬春的沙尘暴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锋前降水)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暖“一场春雨一场暖”的天气 ●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2. 气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气流状况从四周流入中心(南顺北逆) 中心空气被迫抬升(上升)从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 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 天气状况阴雨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长江流域7、8伏旱 四、1.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气温升高。 2.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 (2)毁林 3.气温升高的三个影响:(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4.全球变暖的对策:(1)提高能源利用率,多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植树种草 (4)防止森林的破坏。 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复习要点就是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优学地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