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下是优学地理网整理的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请大家阅读掌握。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 ②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 良好的工业基础 基础; ②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 外向型农业; ③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 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 三江平原 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 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 舍饲 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 集约化草食性 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原料及产品加工 并举的转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优学地理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