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调研检测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要对三北 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D.人工科考察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3题: 2.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3.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5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5.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6.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2023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7~8题。 7.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A.南疆 B.北疆 C.呼伦贝尔草原 D.辽河上游 8.地区不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A.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 B.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C.南疆过度利用水源 D.河西走廊过度樵采 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23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23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9~10题 9.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 D.亚马孙平原 10.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11.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12.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1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读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4~15题: 14.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 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15.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6~18题: 1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2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2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7.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19.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20.右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21.右图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2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23.对于三个经济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要进一步开发各种资源,为本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B.中部地带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发展应为前两者让路 C.西部地带的发展中搞好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所在 D.东部地带发展早,因此要把对于老工业企业的改造和转型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24.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主要位于 A.东北和西南 B.华北和西北 C.东北和华北 D.西南和华东 25.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途径有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移民垦荒 ④建立有色金属基地 ⑤ 建立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工基地 ⑥ 大力发展旅游业 A.① ② ③ ⑥ B.② ④ ⑥ C.④ ⑤ ⑥ D.① ② 安徽巢湖春晖学校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答题卷(文)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20232023202320233 答案 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2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5分) 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甲 乙水稻土 (3)甲图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形成沼泽的原因?(3分) 。 (4)关于乙图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多选)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不利的影响 D.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27.北部湾经济圈包括广西、广东、海南沿北部湾地区,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的又一沿海区域经济区。读北部湾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据图分析北部湾经济圈的区位优势。(4分) 位置优势: 交通优势: (2)若在海南岛西部建设一礁大型钢铁厂,仅从全年盛行风向角度考虑,该钢铁厂布局最佳区位选择应是ABCD四图中的 。(2分) (3)南宁重点规划发展铝加工产业,试分析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 (4)近年来,广西承接了大量由珠江三角洲转移的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这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分) 。 28.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5分) 29.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53.9 11.567.3 19.785.1 31.2023.4 366.2023.7 495.2023.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46.1 29.732.7 24.314.9 11.2023.9 352.2023.1 396.2023.0 379.9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23) 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0.310.210.100.020.070.05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2)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 (1) 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2分)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 (2) 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而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 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2分) (3) 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 。(6分) (4) 读材料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 。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调研检测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