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以下是优学地理网整理的地理2023高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项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 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 5.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读下图,回答6~7题。 沿南纬某纬线乙大陆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6.甲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 A.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均为地中海气候 7.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D.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8~9题。 8.该森林带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9.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0~12题。 10.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1.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12.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13.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a B.b C.c D.d 15.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17.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地形 D.洋流 19.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 C.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21.在T2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有()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 B.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 C.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D.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23.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据此回答24~25题。 24.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5.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共50分) 26.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 28.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 (3)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因此,不能详细呈现该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规律。 (4)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D 24答案:A 25答案:D 二.综合题 26答案:(1)热量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 (2)C (3)③为沿海,⑥为内陆,从③~⑥由于水分的递减,而产生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这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7答案:(1)东北 整体 (2)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3)对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28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②④ ④⑤ (3)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4)洋流、地形起伏等 29答案:(1)南极洲 该山脉可能升高。 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2)非地带性 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 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 (4)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5)森林被砍伐,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地理2023高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项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优学地理网预祝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