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一地理上册三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操作演示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 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 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初一地理上册三单元教学计划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