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教学,结合我校学导并举,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地理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共22课时,分别如下: 章序 | 名称 | 节次 | 内容 | 课时 | 课时合计 | 绪言 | 与同学们谈地理 | 1节 | 与同学们谈地理 | 1 | 1 | 第一章 | 地球和地图 | 第一节 | 地球和地球仪 | 3 | 7 | 第二节 | 地球的运动 | 2 | 第三节 | 地图的阅读 | 1 | 第四节 | 地形图的判读 | 1 | 第二章 | 陆地和海洋 | 第一节 | 大洲和大洋 | 1 | 2 | 第二节 | 海陆的变迁 | 1 | 第三章 | 天气和气候 | 第一节 | 多变的天气 | 1 | 7 | 第二节 |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 2 | 第三节 |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 2 | 第四节 | 世界的气候 | 2 | 第四章 | 居民和聚落 | 第一节 | 人口与人种 | 2 | 4 | 第二节 |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 1 | 第三节 | 类的聚居地聚落 | 1 | 第五章 | 发展与合作 | 一节 | 发展与合作 | 1 | 1 | 八、教学进度表周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 | 1 | 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 1 | 2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2课时) | 2 | 3 |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课时)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 2 | 4 |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课时) | 2 | 5 |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课时) 讲解练习题 复习(1课时) | 2 | 6 | 第一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 2 | 7 |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练习(1课时) | 2 | 8 |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练习(2课时) | 2 | 9 | 第二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2课时) | 2 | 10 | 复习 期中考试(2课时) | 2 | 11 |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并讲解练习题(2课时) | 2 | 12 |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 2 | 13 |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2课时) | 2 | 14 | 第四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2课时) | 2 | 15 | 第三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 2 | 16 |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 2 | 17 |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课时) 类的聚居地聚落(1课时) | 2 | 18 | 第四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 2 | 19 |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复习(2课时) | 2 | 20 | 复习,期末考试(2课时)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