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下学期地理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环境承载力和合理容量的概念,熟悉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能力目标 (1)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 (2)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23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20亿。据美国人口咨询社预测,2023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23年,世界人口会突破100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环境人口容量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 1.产生背景 (图片展示)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提问)该图反映了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特点? (回答)该图反映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讲授)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2.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案例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2023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2023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请同学分析、讨论并回答: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3)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设计一套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方案,你会怎么做呢? 【师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估计环境人口容量难度很大。但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 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 2.合理容量 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则指一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由于定义中的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地理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2023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师生讨论】略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2023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2023年2月我国大陆人口达12亿,202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12.2023亿。虽然未超过学者们的最高估计值,但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①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加上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不足,我国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国家 | 人均耕地(公顷) | 国家 | 人均耕地(公顷) | 全世界 | 0.25 | 加拿大 | 1.69 | 中国 | 0.08 | 美国 | 0.75 | 印度 | 0.19 | 日本 | 0.03 | ②人口与淡水关系──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缺水(尤其是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枯竭的现象。(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很丰富。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之后,位居世界第六位。)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了解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估计方法等。我们应重点了解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同时还应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情况,认识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两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1.3 环境人口容量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产生背景:世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2.概念 3.制约因素: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合理容量 悲观者观点:人多为患 介于中间观点:100亿左右 乐观者观点:容量无限 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左右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下学期地理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