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为此优学地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分解细化如下: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办法。 5.通过认识我国水资源国情以及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 1.推测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身边说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大量事实材料,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重在方法引领,点点拨评价和思维整理。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知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时空分布不均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境;今天家里停水了。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生活体验。 2.教师展示两组数据资料: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用数据资料将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3.教师展示生活中因缺水而发生的生活实例和不同年份南方发生的洪涝灾害实例。 设计意图:通过缺水与洪涝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这是怎么了?引出课题──水资源。 二、学习新课 1.水资源的概念 (1)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于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基本结论是:直接来源为河流、湖泊水;最终来自于大气降水。 (2)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整理。 初二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学计划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