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1~6题。 1.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3.图中各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Ⅰ和Ⅲ 4.图示Ⅰ、Ⅱ、Ⅲ区域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区域的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6.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8.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9.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 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0~12题。 10.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一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11.x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1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3.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属于海洋性气候 ②能源均不能自给 ③海运条件便利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15.南非开普敦与我国上海的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 A.两地都雨热同期,冬季温暖湿润 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上海的气温也较高 C.开普敦降水较多的月份,上海的降水也较多 D.开普敦受高气压控制的季节,上海盛行偏南风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据此回答16-17题。 16.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17.能够反映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过程的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 D.协调-不协调-协调 18、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19、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0、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1、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 (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听天由命反映我国古代某些人的思想,据此回答22-23题。 22、这句话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3、该思想最初形成于 (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24-25题。 24、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25.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 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6、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地伙伴论是按时间顺序诞生的 B.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 C.人类中心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就已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图2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7-29题。 27.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D.开垦土地、单产增加 28.图中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多样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9.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重工业 D.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30.竭泽而渔和杀鸡取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3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 B.贫困问题 C.生态问题 D.人口问题 32、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内涵是( ) A.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C.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3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34.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是 ( ) A. 使用一次性产品 B. 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 C.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D. 禁止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 35.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36.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 C.无氟冰箱 D.一次性木筷 37.关于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四个原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因为地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限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各国承担相同责任 D.没有代际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生态环境保护 38.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的利用率低 C.资源的总量少 D.资源的种类少 39.下列活动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将草原开垦为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40.下列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最多,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 B.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D.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 41.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 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下列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环境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B.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 C.就我国广大乡村而言,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D.浦东新区的建设目的是解决上海市的环境问题,而不是为了经济发展 43.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大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 B.开展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C.参加国际协作组织,保护地球环境 D.提高劳动者素质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4~46题: 4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4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46.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C、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7-48题。 47.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A.峰岭众多,地表呈波状起伏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4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B.精耕细作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2023题: 4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2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2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50.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51. (共8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范围地形区名称A为 高原。(1分) (2)A地区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1分)试分析该问题会造成哪些危害。(2分) (3)试分析A地形区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分) 。 52. (共8分)读下面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区位于 (国家)。(1分) (2)简述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2分)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发展陷入困境,遇到的主要问题是:(2分) (4)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中, 工业基地应该借鉴该工业区的经验。(1分)从该工业区的发展经验中,你能为我国的该类工业基地提出哪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2分) 53、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1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4分) (2)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3)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2分)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2分) 54. 读 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写出图中数码所在的地形区名称: ①___________ (1分)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长江支流名称: A___________ (1分) (3)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1___________ (1分) (4)图中a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__________工程,(1分)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此工程建设可能对长江下游及三角洲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分) 55、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东北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和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山脉的名称:(1分) C、 。 (2)写出河流的名称:(2分) F、 , G、 。 (3)写出平原的名称;(1分) 甲 。 (4)试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 (5)分析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3分) (6)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3分) 项目主要对策 资源利用 产业调整 环境保护 56、案例分析:(共6分) 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1)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2分) (2)90年代以来,珠三角工业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深刻的变化,导致前店后厂格局逐渐改变。(2分) (3)202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2分) 高二(文)期末考试地理必修III 答案 53、(共11分)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4分) (2)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 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 西部经济相对落后(3分) (3)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分)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2分,任意答对2点即可) 54.(6分)(1)①四川盆地 (1分) (2)A汉江(1分) (3)⒈上海(1分) (4)三峡 (1分) 带到长江下游的泥沙变少,海水侵蚀作用可能增强,三角洲可能退缩(2分) 55.(1)写出山脉的名称: C、长白山 (1 分) (2)写出河流的名称: F、黑龙江 G、乌苏里江 (2分) (3)写出平原的名称; 甲:三江平原(1 分) (4)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2 分,任意答对2点即可) (5)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等(3分,答出三点即可) (6)(3分)(每空任意答对一点即可) 项 目主 要 对 策 资源利用开发新能源 节约资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 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减少污染排放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监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6、(共6分) (1)原因:香港经济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优势(1分); 珠三角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因而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珠三角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香港输出产品的经济格局(1分)。 (2)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灵活(1分); 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结构需要升级调整(1分)。 (3)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地区,靠近海外市场;是我国重要的侨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本区科学文化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