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小编准备了地理高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海洋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D.都是平原地区 4.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稠密④地势平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5~7题。 5.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6.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7.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局部图,a、b、c是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8~10题。 8.a、b、c三界线交汇点所在省份() A.主要生长春小麦B.有长江流过 C.煤炭资源丰富 D.降水多在50毫米以上 9.图中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式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10.关于图中地区所跨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 B.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跨亚热带和暖温带 D.跨内流区和外流区 11.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12.关于长三角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地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13~15题。 13.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14.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5.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2023年山东卷)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问题。 16.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和GIS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7(2023年广东卷)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①第30天B.②第75天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 19.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20.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21.(2023年江苏卷)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2.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土地质量比较差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2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 2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5.关于长三角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地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26.下表是2023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D.河南、新疆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做27~28题。 27.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图1),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28.适宜的市内光照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繁殖,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A.房屋的朝向 B.房屋之间的间距 C.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窗户的大小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29~30题。 29.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0.对2023年与2023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二、综合题 1.(2023年高考广东卷)下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因,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山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门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___________;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_____________;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_______________;在沿海沙地应种植__________。(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_______处、____________处和____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2.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总产量(亿吨) 材料二 2023~2023年各因素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 (1)2023年至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亿吨,其中最少年份产粮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 (2)在2023~2023年中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份额最大的因素是和。 (3)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江南丘陵红壤的改良方法有哪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