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3 高中2023年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 【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优学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2023年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图1是护送2023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2题。 2.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以下2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4.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2023年以前 B.2023~2023年之间 C.2023~2023年之间 D.2023年以后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以下2题。 5.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6.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3 ?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以下3题。? 7.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8.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德干高原 D.巴西高原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10.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冰川侵蚀 11.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 )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1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2023~2023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统计表,回答第4题。 径流带 名称 降水量 (mm) 径流深度 (mm) 蒸发量 (mm) 径流系数 (%) A 10 10 B 200~400 10~50 200~300 10~20 过渡带 400~800 50~300 300~400 20~40 C 800~2023 300~900 400~700 40~60 D 2023 700 60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3 13.表中A、D径流带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 ①风力作用 ②流水作用 ③冰川作用 ④海洋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填空题 14.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人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 D.东亚、南亚成为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 (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① 。② ,③ 。 (3)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 15.右图中G是上下两图的连接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经纬位置是 。 (2)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3)图中B在D的 方向,C在A的 方向。 (4)写出B、D两地的昼长时间:B ,D 。 (5)此时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