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您推荐的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 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 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用具】 地球仪,教学挂图 【教 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 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 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 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 (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 2、地球的性状:不规 则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书: 1、大 小:半径: 周长 (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作业设置】 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2023千米,极半径2023千米,平均 半径 2023千米。周长4万千米。 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优学地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