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地理高一必修一第四章单元习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受侵蚀的河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这里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 答案:C 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 答案:D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3~4题。 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c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线路较短,最合理。 答案:C 4.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主要问题是(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铁路穿过城区,会影响市区交通,并带来环境问题,另外穿过西南方向的丘陵地带,坡度大,工程量大。 答案:D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5~6题。 5.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6.为了改善该区域各居民点间的交通运输条件,该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管道 解析:第5题,上游河流落差大,多形成峡谷,河床较窄。第6题,山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为公路。 答案:5.D 6.B 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岛位于(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8.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 B.旅游 C.气候 D.资源 解析:第7题,根据经度可判断该岛应位于印度洋中,是斯里兰卡岛。第8题,图中显示聚落分布在沿海地区,据图中的河流判断该岛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从中间向四周流,故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处。 答案:7.B 8.A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2023~2023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10.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9题,由图可知:林地 一直是增加的;旱地的增减幅度最大;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灌丛草地;不论水田,还是旱地,其减少面积均大于增加面积,故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第10题,灌丛草地面积由前期的大幅度减少变为后期的增加;同时,裸岩地面积由前期的增加变为后期的减少,说明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答案:9.D 10.B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频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其发生具有季节性,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 答案:C 1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D 13.有关泥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B.泥石流就是指特大洪水暴发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经纬度和东海注记可知本地为南方低山丘陵,故可以说明其气候类型和特点。第(2)题,根据a、b两条支流流经地区的坡度,可知a河水流湍急。由所在地区可知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决定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为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第(3)题,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即峡谷位臵),应为F处。根据图例,可知建设水库会淹没耕地,而且需要迁移、安臵居民。第(4)题,读图可归纳居民点的分布特点。第(5)题,在绘制剖面图时要注意陡崖、海域和河谷处。 答案:(1)该地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a河流 a谷地坡度大于b谷地 雨水补给 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3)F处 淹没耕地 迁移居民 (4)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 (5)见下图。 15.下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模拟值,黑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理由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全球变暖将导致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 科学家预测之一: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科学家预测之二:全球洪水、水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 请你就以下两方面内容作出预测并陈述理由: ①中纬度雪线海拔的变化及理由。 ②世界农作物产量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解析:从图中很明显地看出,仅考虑自然因素得出的结果与实际值相差很大,说明还有很大的原因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自然原因作用下的结果是变化很小的,而实际值上升较多,说明人为因素是气温上升的主要因素。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中纬度降水量减少和冰川融化加快,而出现冰川由山下至山上的退缩,即雪线海拔将升高。受气温变化影响,气候会发生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变化。 答案:(1)不能。实际的气温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人为因素。并且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2)①中纬度雪线海拔将明显升高。理由是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以及降水量减少,雪线海拔将相应升高。 ②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位于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理由是中低纬度气温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剧,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产量下降;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且可以种植原来不能种植的稍低纬度的农作物,所以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高一必修一第四章单元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