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培养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每天早饭一般我们都吃些什么?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又是什么呢? 配合呈现下图组:我们日常早餐的组合──白粥+萝卜干。 提问:那这些食物会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吗?为什么? 配合呈现下图组: 设计意图: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聊天式的对话问答更能拉近师生的情感。看似无意的两组图片,实则为了解决一个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种植历史悠久这一条件的分析,一直是学生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为后面全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每天都吃的主食──大米饭,那大家知道市场上的大米都是哪里来的吗? 呈现图片组1:本地大米,南方大米、东北大米。 呈现图片组2:泰国、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也产大米。 一个问题,两组图片,连贯地承转到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这一知识点。 呈现图片组: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季风气候亚洲分布图。 设计意图:用图片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拔高知识点,更好地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季风区。 探究主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探究问题1: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工具:课本P47图3.11。 呈现图片组: 教师说明探究过程: 学法指导──思维过程 (1)假设──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 (2)证据──读图或资料寻找相关的信息。 (3)论证──应用信息解决相应问题。 (4)观点──形成相关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如下表) 区位因素 | 区位条件 | 自然因素 | 气候 |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 地形 | 地形平坦开阔(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 | 土壤 |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 水源 | 水源充足(有大江大河流经,河网密布) | 社会经济因素 | 人口 |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 | 生产 |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生活习惯 | 大米是这里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 引导学生读图,运用课本现成的图片工具,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劳动力等,而生产经验、生活习惯等区位条件就可以运用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来完善。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教师提供了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提供了探究工具,指引了探究的方向,学生或自主或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体现新课程理念。 探究问题2: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有何特点? 探究工具: (1)生产场景图片组(幻灯片呈现)。 (2)背景资料(讲义方式呈现) 材料一:稻米生产包括田间的稻谷生产和工厂的碾米,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秧田准备、播种、育秧、整地、插秧、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灌水排水、收割、脱粒、干燥、碾米等过程。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双季稻生产,7月底8月初酷热难忍之时,要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种,而且大多靠人工进行,站在田里,头顶烈日,水里还有蚂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秧苗(或稻子)一把汗”,辛苦难以言表。 材料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概况简介 稻一般需要很多的水(生产1公斤稻谷通常平均需要2023升水),长在水田里,所以叫水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很大,故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一半。我国水稻经营单元(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约为0.4公顷左右,泰国一般为3公顷,而美国为几百甚至上千公顷。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且效益不高。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单产比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41%,比小麦高64%,比玉米高26%。水稻在我国用占世界不足10%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做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2023年我国机插水稻和机播水稻面积合计123.7万公顷,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3.96%;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0.1%。同期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66.8%和58.7%。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如下图)。 教师介绍简化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记忆住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设计意图:以课本五个生产特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更加有指导性而高效地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探究主题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典型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探究园地: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拟拍摄一部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记录短片,你如何构思(选取哪些角度)? 为你构思的这部记录短片取个名字。 为你构思的这部记录短片设计几个场景,要求突出生产特点,你准备安排哪些场景?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角色扮演,巧妙地过渡到商品谷物农业的学习。运用对比方法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的探究。 探究问题1: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探究工具:背景资料(讲义方式呈现) 美国国土面积940万km?,农业人口只有500多万,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耕地有28亿亩。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2023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2023-l600公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的小麦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而净出口量远远排在世界首位。 美国农业,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以及加工全过程的机械化。目前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现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病虫害等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探究结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探究问题2:影响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工具:美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地形分布图”。 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如下表)。 区位因素 | 区位条件 | 自然因素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 土壤 | 土壤深厚肥沃(黑土) | 水源 |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 气候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 社会经济因素 | 人口密度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 市场 | 市场广阔 | 交通 |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 机械 |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类机械 机械化水平高 | 科技 |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提供探究工具图片,强化学生掌握案例探究的方法,强化针对性的探究,培养其读图分析、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 思考: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 农作物品种 | 生产目的 | 经营方式 | 气候条件 | 水稻种植业 | 水稻 | 自给一商品农业 |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 季风气候区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 小麦、玉米等 | 商品农业 | 大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设计】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三、比较 | 农作物品种 | 生产目的 | 经营方式 | 气候条件 | 水稻种植业 | 水稻 | 自给──商品农业 |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 季风气候区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 小麦、玉米等 | 商品农业 | 大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课后探究】 探究:我国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区位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