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实比较接近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 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 低及其影响因素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世界热点问题,并展示课本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师活动)1.介绍世界热点问题;“地球村”的“村民”情况 2.提问:世界人口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呈现怎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3.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探究,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J”形曲线图,并由每组成员推荐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1.以世界热点问题来导入本课,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历史上及近年来人口增长的特点 (转承) 人口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可以用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一、 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教师讲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及计算 (教师引导)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概念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计算课本资料中埃及、日本两国的自然增长率; 比较两国增长速度快慢(埃及>日本) 合作探究:推导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人口增长的有关概念为下一步讨论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影响因素做好准备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教师提问)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①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 ②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讨论结果)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熟悉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 (转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二、 人口增长模式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下图),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四个阶段 ②多媒体展示表格,需要填写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因、分布地区 优学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