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气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气的网站、准备字典 2.教学器材:投影仪 3.教学课件:投影胶片——天气预报流程图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1.在字典中查找出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描述 2.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补充更多资料 3.总结归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制作一幅天气预报的流程图 2.介绍查阅资料的方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随着天气渐凉,我们所在的地区已进入了秋季,同学们都增加了衣服。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那今天要给同学介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请两位同学说一下近几天的天气状况。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教师:通过同学的描述,说明天气是不断地变化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则是长时间的过程。同学们在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一定要准确。请同学打开字典迅速找出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描述,看哪位同学找的又准确又多。(学生回答) 教师:天气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请同学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天气过程。(学生回答) 看来天气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天气对人类生产的影响又如何? 板书:2、天气的影响: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分析教材提供的图“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材料A说明: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材料B说明: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材料C说明:天气与农业收成的关系。 材料D说明: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补充更多资料,并给小资料加上一个标题。 (请两位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天气与旅游、航海、飞行、心情的关系。 教师总结: 看来我们人类与天气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 教师:人们在描述天气时,都要强调哪些天气要素?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天气图:A图:“晴” B图 :“大风”C图:“寒冷”并讨论天气包括的要素。 总结归纳:天气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 教师: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人们必须要提前掌握天气的发展动向,以便安排好近期的工作和学习。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历史上才出现了第一张天气图。 (学生阅读):《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 教师:天气图是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但是天气图是怎样完成的呢?天气预报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板书:3、天气预报(动画链接:天气预报) 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的文字资料、图片,总结归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师:制作一幅天气预报的流程图,做总结: 教师:除了看电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还有哪些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 学生讨论补充:收听广播、看报纸、上网 学生:请几位同学介绍《如何在网上查找天气资料》并介绍几个网站的名称。 教师:收看天气预报可以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良好的习惯。请同学收看一周的天气预报,下节课的任务是《模拟天气预报》。 教师指导: 要求: 1.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日报,并在表格中填出。 2.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由小组长负责召集。 3.讨论以什么形式进行模拟天气预报。 4.每组推荐2-3位同学共同做主持人。 5.请各小组准备的解说词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活动:利用课上及课余时间准备,教师要及时指导并督促学生准备的进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 3、天气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