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概况,包括种族特征及形成过程。 ( 2 )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 3 )能根据巴西的相关资料提炼并阐述其自然和经济特征。 ( 4 )能评价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 5 )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 ( 1 )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 2 )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 2 )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 3 )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2. 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 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4.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与启发式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2023年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巴 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教师:(展示世界政区挂图)从这几幅地图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 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1.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 师生小结: 2.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 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 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视频链接:巴西的桑巴舞) 教师指导:教材提供的“活动”――“巴西的邻国”。 学生阅读:阅读A、B、C三个图文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 教师举例: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 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 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读图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图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 师生总结归纳: 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略) 教师承转:从图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 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 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 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 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略) 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图“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与启发式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几幅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或录像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