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即将来临,虽无法真正参透,但我们完全可以凭智慧去透视高考,总归万“变”不离其“宗”的!“变”是说高考题情境素材新颖、设问角度多变,“宗”则是指高考总是围绕《考试大纲》这一指挥棒。因此,冲刺阶段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研读大纲,明确备考方向。 《考试大纲》预示着高考的命题方向,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导向: 1.考什么?《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的要求: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思维过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高考不是考查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的是“能力”,重在知识灵活运用。 2.怎么考?地理试题一向以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为命题方向。以教材以外的材料为切入点,重在考查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像语言的判读和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等。 对比2023与2023年地理《考试大纲》,无论是坚持“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命题指导思想还是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没有任何变动,如此高度的稳定性启示我们:研究近年高考的命题很重要! 二、研究近年高考题的特点、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训练、提升能力,让正确答题成为一种习惯。 《地理大纲》中明确指出地理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等四个方面。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虽然四项能力分数比例相差悬殊,但四项能力考查面面俱到。且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因此我们的备考复习就应以四项能力提升为核心扎实有效地进行。 我理解这四项能力的前三项实际上是答好主观题必要的三大环节,即正确审题(在图文材料中快速正确获取信息,明确问什么)、正确组织(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联系,形成答题的框架。明确答什么)、正确描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明确怎么答)。针对这三大环节反复强化训练是这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