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全美研究委员会(NRC)最近的一份报告,空间素养在当今的信息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学的组成部分。 报告建议学校使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内的多种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报告呼吁联邦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教育领袖推动空间素养教育标准的制订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报告还呼吁技术研发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按照学生的需求对GIS技术进行调整,给他们提供在校内外锻炼空间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简易工具。 阅读资料摘抄: 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全美研究委员会(NRC)在一份报告中将空间思维定义为:有能力理解空间关系,知道地理空间如何展示,能对有关的空间概念进行推理并做决策。 美国心理学家将空间能力(也称空间素养)与计算能力、语言能力并列为现代教育应当赋予人的“三大基本能力”,空间能力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提取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还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空间思维(Spatial thinking)都起着广泛的作用。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大学地理学院院长罗格.道斯(Roger M.Downs)说道:“如果没能明确地对空间思维加以重视,我们将担负不起肩上的责任—即培养21世纪会学习懂生活的年轻一代。”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训练,空间素养可以得到提高,基于此,为了达到空间素养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现实思考: 1、时代要求——不可阻挡的新潮流 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来说,空间思维教学作为学生的一项素养来培养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个空白。我们要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加强地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以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挑战的学生,让21世纪年轻的中国学生更具创造性、更具有国际视野。 2、应试需求——不可回避的老话题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以地理空间为切入点,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