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时间计算问题的探讨 在多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中(地理试卷及文综、大综合试卷),时间计算(包括地方时、区时、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等)问题,和等值线问题一起,成为每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热点、难点,是拉开考生分数的主要题型。 造成考生失分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地球上时间分布空间模型没有很好地建立,没有抓住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有如下几方面: 基本知识点: ①地球的自转规律→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相隔15º,地方时差1小时; ②相同经度则地方时相同; ③日界线(或者说该线两侧日期不同)有两条: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º经线重合,这是在地球表面固定的,东晚西早。另一条在地球表面是活动的,即0时所在的经线,东早西晚。 引申知识点: ①春分、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出(晨线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6点,日落(昏线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18点; ②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点; ③太阳直射经线(白天的正中经线)为12点,夜晚正中的经线为0点; ④南、北半球相等纬度昼夜有“互补对称”现象→即相同纬度,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北半球的夜长(反之亦成立)。 此类题解题思路: 求地方时或区时,不管条件或者情景设置多么复杂,其基本思路不外乎: 已知点:时间(已知) 经度(已知) 未知点: ? 经度(已知) 已知点的时间往往隐藏在题干之中,如影子、晨昏线、太阳照射图等等。已知点的经度:东、西半球分界线(20ºW 160ºE);东、西经分解线(0º 180º) 容易出现的问题:①不明白让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 ②忘记途中消耗时间 ③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而忘记加、减日期 ④计算上出现错误 本文章来源于 优学地理网,更多地理知识,请及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