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灾害的发生以及防灾减灾 2.关注区域的协调发展 3.关注地理思维的形成 4.关注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统计、各种图表的应用 5.关注资源、能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6.关注技术与社会进步 比如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各类住宅区应运而生。右侧为江南丘陵某县城的一个临河的住宅小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小区建设中,最需要改进的是: A.用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 B.就地打井取水 C.房屋间距 D.小区绿化 (2)从图中分析,该住宅小区潜在的地质灾害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洪水B.崩塌 C.滑坡D.沙尘暴 (3)在该住宅小区可布局: A.食品厂B.小型超市 C.歌舞厅D.码头仓库 我们应该知道,城市化是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体现。该题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现象来考查所含的地理原理。比如,地下水流动方向、断层与地质灾害、生活污水对水源的影响等等。 考生可以这样考虑问题:(1)该题选项中所展示的都可能是该小区存在的问题,但对该小区而言,急需解决的是井水被污染的问题,化粪池处理污水导致了污染;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应该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解决该问题。 (2)该题的题干中有“江南丘陵某县城”一提示语,说明该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图中的断层隐含着可能发生崩塌和滑坡,河流则隐含着可能发生洪水。 (3)小区需要安静的环境,而食品厂、歌舞厅、码头仓库都会有高分贝的噪音产生;小型超市的噪音比较小,而且可以解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又比如,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完成(1)―(2)题。 (1)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 (2)现代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熟制,其方式主要是通过: A.发展灌溉B.依托生物技术 C.改善温度D.保持土壤水分 该题以区域地理知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特点、分布的了解。(1)该题考查了学生解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同时检验考生对冬小麦的概念是否熟悉――冬小麦跨年生长,不清楚这一点,容易误读表中的冬小麦为两熟,出现一年两熟的错误判断。 (2)该题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从“地膜覆盖”中获得信息,运用“大棚温室”技术的原理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出现代种植方式中出现“休耕”是因为“地膜覆盖”改善了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