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试题中经常应用到用马哲知识来解读现实事件、日常用语等,很多成语常常被用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少考生感觉有难度,建议大家不妨平时多多积累,多多总结。下面就是30个常考的成语,考生们要注意积累了: 1、守株待兔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14、看相知命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15、故步自封 解析:这个成语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都属此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