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制度 1、 国体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 国家职能 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职能 3、 政体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含义、基本内容、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原因(五点)、完善的要求(小字,加上根本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作用(代表人民、产生、负责、监督)、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最高地位)、职权(最高)】 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4、 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5、 国家机构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设置、 中央国家机关的性质和职权、组织和活动原则(注意表现) 依法治国(全部教材内容) 6、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性质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两点)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义务(两点)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三原则 (二)政党制度 1、 中国共产党 性质(两个先锋队) 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 领导和执政方式 宗旨 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记住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党建(注意五种执政能力和民主集中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 基本内容 重要机构(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原因【优越性(注意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三)民族政策 1、 民族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注意共同的心理素质) 2、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五点) 3、 我国民族关系的性质 (加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 4、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民族平等的含义、地位、表现 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国家性质、民族关系的性质、民族团结的意义、公民的政治义务、综合国力等)、影响因素及其要求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由之路、内外因)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含义、核心、内容(自治机关和自治地方)、原因(符合国情和优越性)】 符合国情答: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社会基础。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这是政治基础。 (四)宗教政策 1、 宗教的本质 (加上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 宗教的社会作用 3、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4、 宗教信仰自由 (地位、内容、原因) 5、 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五)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1、 国际关系 含义、内容、形式、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2、 主权国家 (地位、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国际法的含义和作用) 3、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含义、作用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机构、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4、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主要障碍、有效途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5、 多极化 (含义和作用) 6、 国际竞争的实质与综合国力 (注意七大力) 7、 外交政策 含义 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点(加上基本国策、对外职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关系) 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发挥建设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