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识记 〇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〇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〇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 理解 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 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〇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〇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运用 〇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〇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〇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〇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1) 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内容目标: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提示与建议: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 教学提纲 框题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 框题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二) 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 关于上文提供的人教版高一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资料请及时关注优学大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