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是 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④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原来区域性的传染病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大大提高。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对抗性,防止传染病就要遏制全球化 C.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区分内因与外因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注意分析转化的条件 4.知识更新的周期在18世纪需要80~90年,l9世纪则是 30~40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缩短为15~20年,70年代以后为5~10年,90年代以后则为3~5年。因此,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说明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④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 5.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它违背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原测 ③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8.《拯救大兵瑞恩》和《英雄》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两部电影大片,前者宣扬了集体为个人而牺牲的主题,后者宣扬了个人为集体而牺牲的主题。这种差异说明 A.西方文化不重视国家和集体的价值 B.东方文化忽视乃至抹杀个人存在的价值 C.东西方文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完全对立的 D.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9.中医讲求辨症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 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10.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保障2023绿色奥运,北京市做出决定,从2023年1月1 日起全市实行公交优先。其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发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02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倡导弘扬绿色网络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共建人人受益的互联网。回答l1~12题。 11.网络的普及在信息交流上缩短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的极大便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B.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事物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12.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国家要加强规范性管理,趋利避害,青少年要自觉文明上网,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否定网络的先进性。这是因为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 1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实质是 A.否定一切 B.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1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地强调忠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哲学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的否定观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D.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①否定是自我否定 ②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③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④否定是扬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19.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注意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整体与部分功能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D.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1.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①相信群众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向群众负责 ④一切依靠群众 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2.温家宝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观点体现了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②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③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能状态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句话主要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①影响和制约其他社会矛盾 ②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④体现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因为 ①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②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 ③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 ④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26.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其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中心任务 ③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2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8.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③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④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一切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的钥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在这个世外桃源中 A.一点矛盾也没有 B.存在诸多矛盾,因为矛盾无处不在 C.有时有矛盾,有时没有矛盾 D.有的地方有矛盾,有的地方没有矛盾 30.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这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1.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这表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 32.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而不能搞成政治运动,也不能搞政绩工程。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C.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民群众的世界观总是正确的 33.某地商界组织捐资助学活动,受助学生纷纷表示,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这表明 A.贡献与索取同等重要 B.贡献是索取的前提与基础 C.索取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为社会多作贡献 D.贡献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34.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是看社会对他满足的程度 ②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对社会贡献越大,摆脱自我的程度才越大,个人价值才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 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这里强调当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8分) 简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37.(10分)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是好的,我们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看形势要全面辩证,首先要看全局,看大局。 (1)看全局,看大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怎样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当前的形势? 38.(12分) 2023年5月12日,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发表讲话指出,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先恢复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全面恢复和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积极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 (1)上述要求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 高二年级期中试题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20232023910 BCABDBCDAC 20232023202320232023 BDBBACCDAD 20232023202320232023 DBCCCBDABC 2023202335 AACBA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8分) 略 37.(10分) (1)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①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紧密相连的。两点是重点中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②当前我国总的形势是好的,主流是好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我们要反对只看成绩忽视问题的一点论和主次不分、混淆事物性 质的均衡论。 38.(12分) (1)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 ②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