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文化生活》中所讲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就是艺术、戏剧、文学作品 ④文化只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我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这表明文化( ) A.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4.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因为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C.任何性质的文化都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6.歌曲《中国话》广为流传,歌中唱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人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这种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7.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当地产值数亿元的支柱产业。这表明( ) A.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B.科技带动文化发展 C.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8.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受教育程度和学历 B.科学文化水平 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深入。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这说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发展促进政治发展 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 10.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是写女子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凸显忠、孝、勇以及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而美国版的《花木兰》故事则突出爱情,强调个人的成就与自我实现。这种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文化差异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1.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受到人们的欢迎,前来参观的观众逾十万,其中八千多人当场注册了实名志愿者。这表明( ) A.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B.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C.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D.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的发展 12.一个城市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 )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生活品质 ②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④文化作为重要资源,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政治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 C.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素养决定人们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 15.物理学名词正能量,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个体情感或社会行为。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 ①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当前,一些国家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另一些国家则充当无条件地接受强势文化产品的倾销地,并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这启示我们( ) ①注意文化安全,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②顺应世界潮流,全面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 ③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 ④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17.校园博物馆落户北京市某中学。馆内装潢典雅,闻名于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荟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中学生走进校园博物馆,观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胄、丰子恺、傅抱石等著名艺术大师的原作,与大师进行着心与心的对话,感受着文化的浸润。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的意义。 ①文化影响人。在中学博物馆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文化活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该校的做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8.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2023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23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23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在当代,文化与政治、经济日益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⑤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19.材料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 材料二 2023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次由英文翻译成中文,之后从2023年至2023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这部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读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20.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一项措施。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着力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驱动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 ②在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如果国家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科技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核心因素。 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