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点的巩固是考生复习政治的重点,下面是葫芦岛第八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政治一模试卷,请练习。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70分)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一部分 B 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C 哲学研究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材料;如果一个人说: 我很忙! 那么,听到这句话,父母担心孩子的健康;朋友想:这哥们是事业有成;妻子想:我的家务负担重了。据此回答2-3题 2 上述现象说明同的 A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很难得出相同的结论 C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往往会出现差异 D 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是: ①立场不同 ②世界观不同 ,思维方法不同 ③ 所处环境不同,生活水平不同 ④知识构成不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基本问题分别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 主观主义和唯物主义 从主观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问题 D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从主观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问题 5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6.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这一经验的合理性在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 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 认识在先,实践在后 B 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了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9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A 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B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C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D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10.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1 下列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风声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2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 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C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据此回答13-14题 13 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了 A 矛盾观点 B 发展观点 C规律的客观性 D 联系的无条件下 14 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对中国的先秦时期的客观现象的如实反映。这说明: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15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 ①在对立中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在矛盾激化时把握对立,在矛盾缓和时把握统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只要和谐,不要不同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①④ 16.清朝顾嗣有一首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包含的哲学含义是 A 矛盾即对立统一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7 政府简政放权,要求该放的要放掉,该管的要管。如对食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必须加强管理;而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则应更多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树立创新意识,打破成规陈说 C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8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主要任务,才能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9.真正被打败的人,不是行动而是心;行动被打败了,可以重新站起来;而心被打败了,那就永远倒下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A 实践很重要,但认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C思想决定行为,决定 人生道路的选择 D积极参加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哲学角度看要想补钙党员干部就必需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发展的观点 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 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 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23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 动物也有意识 B 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24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 人的价值表现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 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25 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悄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 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26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理念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A ①②③ B ②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7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 A 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C 人们是否做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 28.世界因我而美丽、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道出不枉此生的价值取向。这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④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⑤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30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 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因为坚持了 A 矛盾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C 物质的观点 D 群众的观点 32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 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 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 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33 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②③ 34 舍卒保車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D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 从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生价值的实现 A 完成对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B 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 C 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二 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计30分) 36.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结合材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6分) 37.(14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寻觅社会的真谛中的哪些观点。 葫芦岛第八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政治一模试卷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优学政治网希望对考生复习政治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