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优学政治网为您提供的初三上册政治第四单元检测题,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把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举措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有:( ) ①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 ④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下列材料反映党和政府致力于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 ) ①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 ②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③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④免除部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的寄宿生生活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但当前我国社会中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属于不和谐因素:( ) A.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人从我做起 B.为办好2023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民争当奥运志愿者 C.藏独分子在藏族地区搞打砸抢破坏活动 D.中日青少年举行友好交流活动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回答4-6题 4.右侧这幅图告诉我们:( ) ①我国尚未进入小康社会 ②我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③我国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各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④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根据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的是:(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B.国内生产总值比2023年翻两番 C.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现代化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6.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应该做到:( ) ①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④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还很穷,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创业,就是要吃点苦,否则不可能有今后的甜。”邓小平讲的这段话说明:(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B.艰苦创业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C.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D.艰苦奋斗精神在各行各业发扬光大 8.从时间顺序上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全面小康——温饱——基本实现现代化 B.温饱——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小康 C.温饱——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D.基本实现现代化——温饱——全面小康 9. 对我国来说,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机遇期是指:( ) A.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B.二十一世纪头20年 C.本世纪中叶 D.本世纪初 10.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一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说明:( ) A.我国正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为现实 B.中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11.实现民族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 ) A.同等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 B.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 C.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德国诗人歌德于2023年5月8日给叔本华写的题词:“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这其中的哲理是:( ) A.对社会的贡献和向社会索取是没有区别的 B.对社会的贡献和向社会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C.社会索取在先,对社会贡献在后 D.对社会的贡献和向社会索取两个方面是没有矛盾的 13.曾是共和国伐木功臣的马永顺,面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上山植树,决心不让“红松的故乡”失去诗情画意。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小兴安岭造就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永顺林”,成为造林英雄。他的行为表明:(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满足自己的需要 B.人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C.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D.他计较个人得失 14.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自己活得好,别人才能活得好 C.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人生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15.2023年刚刚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应邀在美国讲学,美国的朋友劝他不要回去,最好举家迁美。 在日记里,梁思成动情地写道:“愿能携家久居是邦,奈不舍破国山河何!”梁思成的话启示我们:( ) A.美国并不是人间天堂 B.在各种诱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C.故土难离是人的本性 D.“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6.2023年,邓稼先在深夜里对妻子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接受了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做成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之后,他“消失”了28年。2023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2023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邓稼先的事迹说明:( ) A.个人理想只有符合国家和民族需要才能变成现实 B.个人要有成名成家的思想 C.个人理想的实现只是与个人奋斗有关 D.理想的实现具有偶然性 1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的这一劝导告诉我们,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 ) A.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B.锻炼身体、修炼精神 C.立足自身、不断变化 D.寻找机遇、不断追求 18.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承担责任,就要做到:( )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② 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③积极实践,奉献社会 ④闭门读书,考上理想大学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桥吊专家”,带领他的团队两次创造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作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扬。 19.许振超的成才之路表明:( ) A.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要提高自身素质,踏实努力 B.成功的路不只一条 C.成功主要靠机遇 D.当代产业工人都要成为技术专家 20.生活充满选择。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将面临升学与就业的抉择。对此,我们正确的思考应该是:( ) A.考高中、上大学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B.随遇而安,能考上高一级学校就上学,考不上就去找工作 C.树立正确思想,做好继续升学或毕业后就业的两手准备 D.只要生活安逸、经济富裕,其他问题都可以不管 21.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后果与责任。面对人生重要的选择,我们应该:( ) ①要充分搜集各种信息,学会选择辨别 ②考虑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③考虑自己人生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④要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各种压力是:( ) A.正常的,需要我们理智地从容应对 B.正常的,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地消除 C.不正常的,说明我们不够成熟 D.不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应该有压力 23.“鲶鱼效应”一词的起源是:为防止长途贩运的沙丁鱼苗因窒息而大量死亡,人们在鱼槽中放入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为避开鲶鱼吞噬,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动,这样它们就能最大限度吸收氧气,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这启示我们:( ) A.学习压力总给人带来积极影响 B.学习压力总给人带来消极影响 C.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D.我们可以自觉加大压力,来增强学习动力 24.“十五”计划描绘宏伟的蓝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届时,华北人民可以喝上长江水,上海市民可以烧上新疆“气”,广州企业用上四川的电,江南百姓乘火车直奔“日光城”。但是要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 ) ①青少年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②把理想变为具体行动 ③青少年都成为科技工作者 ④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就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而现代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 ) ①.创造能力 ②.合作能力 ③.学习能力 ④.竞争能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 ) 2.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造我们身边的和谐氛围做起。( ) 3.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 4.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 ( ) 5.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 6.只要为理想而奋斗,理想就能实现。( ) 7.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 8.搞好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 9.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 10.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和斗志,使人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更积极的状态。( ) 三、问答题: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仍在呼吸着被污染空气的人们无从谈和谐。 2023年7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1)据你观察:社会中还有哪些不和谐现象?(请例举3点) (2)请你试着描述一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2.材料一:自2023年起,我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孩子上得起学。 材料二: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南京市将于2023年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扶持农民建立个人养老金帐户;推进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举例说明为构建和谐社会党和政府还做了哪些工作? 3.阅读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从衣食穿着到GDP增长,从家庭汽车到国力崛起……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各方人士在各种场合,以自己的方式和眼光描述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不可思议”、“中国奇迹”、“ 历史性变化”等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3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如果我们抓住了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到2023年我国建成一个怎样的社会? 4.人生面临着很多选择。如: 小王同学说:“我想报考重点高中,可我家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父母要我上技校。” 小张同学说:“我成绩不太理想,想报考职业学校,可父母说读这种学校没出息。” 生活中像这类两难选择你一定经历过,请你谈谈当我们面临两难选择时,怎样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5.观察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问:漫画中的父子对话,对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6.近年来,作为“天之骄子”的许多北大、清华毕业生,毅然放弃东部优越的就业环境,主动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为改变西部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请问:青年人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理想?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初三上册政治第四单元检测题,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